畢竟種的是水稻,對於水源還是非常有講究的,而且現在條件也不像去年那般好了,稻田全部都集中在一塊地方,今年的稻田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分散的,尤其是部落這一側,大部分的位置都比河麵高上許多,想要引水過來並不容易,好在不遠處便是有著兩條小溪,到時候改造一番,也能引些水來。
而且宋軒也將水車的大致的樣子和石班的人說過了,水車還是非常簡單的,無非就是一個大轉輪而已,四周在弄上一些勺子或者隔板,能將水帶上來就好。
最主要的還是轉輪的設計,不僅需要非常牢靠,而且需要非常穩當,晃動幅度不能太大。
原理並不難,主要還是細節上的事情,這也算是為部落裡以後的車輪打基礎了,水車基本上便算是一個放大版的車輪,當然製造難度上會簡單許多。
打造水車,自然是為了更方便地引水,雖然也可以通過從上遊開挖溝渠的方式將水給引過來,但那樣一來不僅費時費力,有時候為了某一兩塊地勢比較高的地方,還得單獨向上遊延伸。
有了水車肯定是要更容易調配一些,雖然一下子的水量不會很大,但讓他隻要在那兒轉著水,幾乎便是源源不斷的了。
當然這也得等到做好了再說,現在還隻停留在選擇木料的步驟上,宋軒也沒催促幾人,雖然看起來並不困難,但畢竟是部落中第一次打造完全圓形的東西,不大不小,也算是一個挑戰了,讓他們慢慢琢磨調整,隻要能在種植之前將其打造好就行。
好在部落裡現在已經給石班他們安排了全套的青銅工具,在工具上並沒有太大的掣肘了,經過一個冬天的使用,幾人用起來已經非常得心應手了,而且也在不斷挑戰著更高的難度。
打造出來的桌椅板凳比一開始那種粗製濫造的看起來要精致了許多,當然畢竟是剛開始,還是有著非常大的進步空間的,至於宋軒也隻是偶爾給他們提提意見,這方麵還是讓他們自己慢慢摸索學習更好一些,他也不能事事都參與進來。
春天一到部落裡,明顯氣氛變得更加曖昧了起來,當然這指的不是部落裡的眾人,大家經過一個冬天的辛勞,加上每天都在地裡埋頭苦乾,回來自然是沒有什麼力氣,乾多餘的事情。
正如那句經典的名言,春天到了,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而且來到騰蛇之後,生存壓力基本上便消失了,隻要能適應被圈養的生活,平時過得也都還算不錯,交配自然是不用太講究時間的,但春天交配,這是基因裡麵帶來的東西。
到了這個季節,眾多牲口欲望一下子變強烈了起來,不過這對於部落裡來說,反而是件好事情,它們生的越多,部落裡以後能吃的就越多,所以現在部落裡的這些牲也是到了最自由的時候,平時是不會對他們多加看管的。
去年留下來的那些小野豬也長大了許多,但距離成年還是有這一段時間,宋軒是知道養豬是要進行閹割的,這樣養殖起來後味道會好上許多,但部落裡現在畢竟還沒有形成規模,需要他們使勁地繁衍,先把種群弄得大大的,後麵便可以有針對性的閹割了。
最關鍵的是自從將大部分的成年野豬給放跑之後,現在的豬圈裡麵還沒有一個像樣的首領出現,當然野豬群裡要首領也沒有用,從前主要想挑選一個最強壯的野豬當做公豬,這樣能夠將他的優良基因給傳承下去,此前最好的對象便是之前的野豬首領了,但現在他估計已經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隻能等現在這群小豬慢慢長大再說。
當然接下來的狩獵,隻要能夠滿足日常的使用供給,還是得逐漸朝著捕捉這方麵側重,尤其是現在部落裡的人手這麼多,完全能夠組織起來大規模的狩獵,完全不用擔心會產生過於薄弱的地方。
當然狩獵還是得等開墾完成後再說,現在宋軒做的便是帶人砍樹。
之前部落裡隻有百餘人,稻田也隻有一百來畝,而且還都集中在部落對岸,所以不管是開墾還是插秧收割的時候,隻要不在同一時間走,橋並不擁擠。
但是現在稻田的麵積一下子增加了許多,而且相當分散有幾塊的距離橋還是比較遠的,而且隻有一座橋的話,人一旦稍有集中,通行效率變慢了下來。
宋軒想的便是在下遊再建造一座橋,不過寬度也不用像之前的那座一樣,宋軒覺得兩三根木頭也就差不多了,畢竟稻田主要還是集中在部落四周,這樣一來,日常的通行也會方便許多,尤其是每天去開墾的時候可以分成幾批,從多個方向過河了。
有了去年的經驗,再加上現在已經有青銅刀斧,砍樹會輕鬆許多,不過部落周圍已經沒有特彆高大的樹木了,還得往下遊走一走,好在距離宋軒的選址偏離也不遠,將樹砍好之後,直接叫人抬過來也是十分的方便。
不過由於下遊的河道還要更寬一些,這次選擇的樹木也要更長,但宋軒也不準備增加一段,還是經典的兩段式會更加方便點,至於木頭延長所增加的重量,在現在這麼多人手麵前已經完全不是問題了,人多就是好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