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的預計,建虜最多也就是出動一半,兩千人左右。
以李家的兩千鐵騎去伏擊相同數量的八旗吊車尾,還是很有勝算的。
可誰知道他們居然出動了三四千,幾乎是傾巢而出,難道這建虜連赫圖阿拉都不要了?
還是說自己被那些鍵盤俠給坑了,赫圖阿拉的兵力遠遠不止四千?
以李家遼東鐵騎的實力,硬打三四千並非精銳的八旗也不是沒有勝算,可要是一戰就把李家的家底給拚光了,這後續的仗還怎麼打?
這時身旁一個年近50的中年將領出聲了,他說道:“少將軍無須憂慮,有末將的500鐵甲重騎在,這群建虜討不到便宜。”
說話的人叫查徽祖,其父查大壽官至遼東副總兵,原本也是李家的家丁。由於屢立戰功,頗受李成梁父子的器重,更是長期統帥李家精銳的數千遼東鐵騎。
所謂子承父業,查徽祖雖然隻是鐵嶺遊擊,不過作為李家的家將,他卻長期負責訓練統帥李家的騎兵。
這也是李如柏敢於將兩千遼東鐵騎交給李獻忠的原因,這位查徽祖隻對李如柏負責,他並不會擔心自己失去這支部隊。
其實東方的鐵甲騎兵並不是歐洲的那種重甲騎士,幾乎很少出現那種厚重的板甲。主要分成頭盔和甲胄兩大部分,李家的遼東鐵騎是精銳中的精銳,自然全都是明盔和明甲(通常是紮甲或魚鱗甲)以及臂手,麵甲等配套的裝備。
但這一整套裝備重達五十斤,無論對於騎士還是馬匹都是巨大的考驗,並不是光有銀子就能辦得到的。
所以李家目前也隻能將遼東鐵騎維持在兩千人的規模,隻有巔峰時期的四分之一。
查徽祖口中的“鐵甲重騎”,不僅是騎士,就連馬匹也是披甲的,是真正的鐵蹄鐵甲。即便是不缺銀子的遼東李家也無法湊出這麼多的良馬,隻能將這個數量維持在五百。
除了明甲外,大明軍中還流行一種布甲,也就是通常說的“青甲”和“紫花布甲”,是一種內鑲鐵片的重型布麵甲,也被稱作“暗甲”,重量約為明甲的一半,也有二十五斤。
通常這些明盔暗甲的騎兵也被稱作“鐵甲騎兵”,不過同明盔明甲的鐵騎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此時建虜的六萬八旗帶甲之士中,真正裝備明盔明甲的估計也就不到五千,大多數人隻能裝備明盔暗甲,甚至有些是皮甲。
當然了薩爾滸之後,後金得到了大量明軍的裝備,軍中的披甲率直線上升,戰力也被直接拔高了不少。
可以說現在是削弱建虜的最後機會了,真要是等到他們消化了薩爾滸繳獲的戰略物資,雙方的差距會更大。
查徽祖的鐵甲重騎讓李獻忠又重拾起信心,就算是以寡擊眾,自己也一定要將這些建虜給打痛了,讓他們嘗嘗李家“遼東鐵騎”的厲害。
正當明軍全力後撤準備同建虜決戰的時候,夜不收傳來了最新消息:通過觀察遠處清軍的火把,發現出城後韃子逐漸分成了前後兩波,而且兩波騎兵的距離似乎越拉越開。
這讓李獻忠眼前一亮,突然有了一個全新的想法。
新書衝榜,求推薦票,月票,追讀,評論,打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