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安撫沈陽甩鍋黨(求新章追讀)(1 / 2)

在鐵甲重騎的掩護之下,3月初七正午,曆儘千辛的南路軍終於來到了沈陽城南門外。

1386年,大明改沈陽路為沈陽中衛,並著手在此建城。

“山北為陰,水北為陽”,因為此城位於沈水(即渾河)之北所以叫做沈陽。

大明洪武21年(1388)沈陽中衛城正式築成,周9裡10步,高2.5丈,城外有兩道護城河皆引渾河之水。

城牆東西南北各設一座城門,分彆是永寧門,永昌門,保寧門,安定門。

不過此時沈陽並不是遼東的首府,自古以來遼東地區的政治核心一直是遼陽城,那裡也是遼東巡撫的駐地所在。

楊鎬將自己的大營設在沈陽是因為這裡更加靠近撫順關,便於自己指揮。

此前由於杜鬆西路軍的部分敗兵逃回沈陽,明軍薩爾滸大敗的消息瞬間在城內散播開來,搞得沈陽人心惶惶。

後金的奸細趁機散播各種謠言,甚至還有傳言大明東、西、北三路大軍全軍覆沒,南路軍主帥李如柏直接投敵的。

好在楊鎬大張旗鼓的前往清河堡犒師,明軍將俘獲的大漢奸李永芳押到沈陽,這才平息了明軍大敗的“謠言”。

楊鎬已經連夜率領騎兵從清河堡先行返回了沈陽,此時沈陽城兵力空虛,隻有八千兵馬,李如柏能率領南路軍主力安全抵達沈陽,無疑是大大增加了勝算。

南路軍原本有兩萬五千人馬,除去留守鴉鶻關、清河堡以及李獻忠帶走的騎兵,此時也隻有1萬2千人。

不過這對於沈陽的士氣人心也是極大的激勵。

此時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遼東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玉庭等一眾高官都親自在保寧門外迎接李如柏大軍的“勝利凱旋”。

李如柏人老成精,自然明白楊鎬等人的用意。

雖然南路軍之前連夜行軍頗為狼狽,可以說是死裡逃生。不過在快到沈陽的時候,李如柏還是下令大軍整理軍容,務必要拿出凱旋之師精神狀態。

當神采奕奕,衣甲鮮明的明軍一路開進沈陽城的時候,周圍的百姓無不彈冠相慶,慶祝大明取得如此大捷。

楊鎬還將提前運回的韃子首級放在大車之上,在城內展示。

並將賊酋阿巴泰和阿敏的首級,懸於沈陽南門之上!

這一係列操作下來,彆說是後金的奸細以及東廠和錦衣衛的探子了,就連他們自己都快相信明軍是取得了一場空前的大捷。

李如柏年事已高,加之此前中了毒本就身體不好,這次急行軍更是差點將老命送掉。

完成了作秀任務後,身體再也支撐不住了,同幾位上官寒暄了幾句之後便回府休息了。

望著老態龍鐘的李如柏,幾人也不免擔憂了起來。

這幾位其實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因為分兵四路圍攻薩爾滸的計劃,並不是楊鎬一人製定的。

而是這幾位一起商議製定的,當然幾人參考了成化年間撫寧候朱永佩兵分五路圍剿建州的先例,又根據明軍的實際情況搞出了這個四路圍剿,分進合擊的計劃。

當然現在明金之間的實力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成化年間的戰例參考的價值其實並不大。

客觀地說,戰術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隻是各路人馬沒有協同好時間,屬於各自為戰,隻有分進沒有合擊,結果自然是被建虜各個擊破。

前幾日杜鬆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時,幾位文官都已經寫好了彈劾楊鎬的奏章,說他指揮不利,貽誤戰機,一再推遲進攻時間,導致建虜有了防備,才將明軍各個擊破。

楊鎬自然也準備好了說辭,西路軍總兵杜鬆不聽號令,分兵冒進,導致全軍覆沒,使得明軍陷入被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