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我們采挖粘土時經常會挖到的礦土,這些礦土並不適合用來煆燒轉塊,一些新手沒有經驗,才將它一起運了回來。”
這位窯工的話更加證實了自己心中的猜想。
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製;
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這個重要的發現為近代水泥的研製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製出了一種水泥,外觀呈棕色,很像古羅馬時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為羅馬水泥。
因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經配料直接燒製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彆適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
泥灰岩往往就是伴隨在粘土層中的,如果這些礦土真的是泥灰岩,那麼就可以煆燒出原始的水泥了。
前世李獻忠畢竟隻是一個“鍵盤俠”,並不是理工科的高材生,要生產出現代水泥他是辦不到的。
不過利用天然的泥灰岩,燒製出類似“羅馬水泥”的原始水泥還是有可能的。
果然經過了幾次嘗試後,他終於得到了一些棕色的混合物。
這些混合物與水攪拌後變成了泥狀,很容易進行塑形。
李獻忠命人將這些東西鋪成了一條十米長的道路,並囑咐在道路風乾前不要踩踏。
果然第二天奇跡發生了,這條道路居然變得堅實無比,即使是負重的大車從上麵碾過也不會破壞它。
更加神奇的是即便再次遇水,道路依舊是堅硬無比。
範文程很快就意識到了這種東西的妙用,他可以用來修建城牆,這樣會大大提升建造速度和堅固程度。
於是說道:“少將軍真是神乎其技,居然製造出了這種神奇之物,不知此物該如何稱呼?”
李獻忠說道:“這種物品猶如泥狀,遇水則堅,就叫他水泥吧。”
很快平虜堡就多了一個專門製作水泥的作坊,水泥的出現,則是大大改變了平虜堡的狀態。他可以快速的建造圍牆,鋪設道路,將平虜堡打造的堅實無比。
隨著一個個作坊的開工,以及對礦產需求的不斷增加,範文程很快發現,這裡的人手已經開始拙荊見肘了。
於是他不得不和一眾下屬重新規劃了眾人的職責。
另外再李獻忠的建議下,範文程根據項目進行了分組。
使得每個生產小組的人員組成相當。在此基礎上對他們進行目標分配,完成最高的小組可以獲得加餐或者發放生活用品的獎勵。
沒有完成既定目標的小組則要利用晚上時間加班完成產量。
那些“混子”也會因為拖累了整組進度而很了顯現出來,他就會安排人對他們進行重點照顧,讓這些人無法再混。
工匠也是如此,師傅如果不好好帶徒弟,那他們組的產量也上不去。
李獻忠還專門撥了一筆錢,對在生產過程中新的發現進行獎勵,無論你是改進了流程提高了產量還是優化了屬性,又或者直接發明了新的東西,都會根據貢獻不同給予獎勵。
新書衝推薦,求推薦票,月票,追讀,評論,打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