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楚、浙”三黨與東林黨人的這場爭鬥持續了整整一天,看似有了結果,卻又好像並沒有分出高下。
因為他們發現,其實最終的決策權是掌握在萬曆皇帝手中的。
很快隨堂太監常雲就將兵部的消息帶了回來。
萬曆這次提拔東林黨,不過是利用東林黨出來製衡下三黨,畢竟他可不想看到遼東整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曠古大捷出來。
他們相互製衡之下,反而更容易讓萬曆看到事情的真相。
說穿了他也並非是真的要重用東林黨,隻不過有些事情比較齷齪,他這個皇帝不能自己去乾。
讓東林黨替他去乾一些臟活累活,他隻是把他們當成裝屎尿的夜壺來用。
果然經過東林黨這麼一鬨騰,他的目的基本達到了。
即擠掉了軍功中的水份,又拿下了自己不是很滿意的楊鎬。
最重要的是自己不需要出麵同這些文臣反複掰扯,隻需要躲在幕後做那個一錘定音的人。
方從哲與東林黨的爭鬥,並沒有出乎萬曆的預料。
對於熊廷弼萬曆還是有些印象的,當初正是此人彈劾李成梁放棄邊地,並上書在遼地安撫邊民,種植粟米,以遼養遼。
他敢於上書彈劾李成梁等遼東高官,足見其頗有膽識。
熊廷弼在遼東呆過,十分了解那裡的情況這點很重要。
此外他“以遼養遼”的主張更加符合當前大明的經濟狀況。
去年的“遼餉”已經征過了,每畝田地加派稅銀3厘5毫,共得稅銀二百餘萬兩。
可這二百萬兩銀子砸下去,楊鎬居然把仗打成這個樣子?
如今數萬陣亡將士的撫恤,以及有功將士的賞銀又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雖然這些瑣事萬曆從不具體過問,都是交給內閣處理,不過並不代表他心裡沒有一本帳。
要再度大規模征伐建州,至少也要等到今年的“遼餉”收繳上來之後了。
這時他需要一個能夠穩定住局麵的人來擔任遼東經略,很顯然楊鎬並不合格,這也是萬曆換掉他的原因。
對於袁應泰他卻沒有太多印象。
不過既然在兵部呆著總還是懂點兵的,遼東巡撫不光要通政務,更主要的是要通軍務。
既然遼東經略用了方從哲推薦的人,那麼遼東巡撫肯定不能再用他們的人了。
不過他是皇帝,皇帝並不是隻能做內閣給出的選擇題,所以他們給出的遼東巡撫人選他一律都不用。
很快他就對內閣做出了批示:由熊廷弼出任遼東經略,兼兵部右侍郎;原兵部右侍郎袁應泰改任遼東巡撫,原南路軍監軍閻鳴泰改任遼東監軍。
對於李獻忠他還是有些好奇的,就戰功而言,以他取得的斬首,和斬殺的敵酋,升任一個總兵官沒有絲毫問題。
不過李如柏已經升任遼東經略副使了,雖說沒有太多實權,但李獻忠實統開原路的權利已經不小了,開原可是有馬市,連通著蒙古與葉赫的貿易。
年輕人太過順風順水也未嘗是件好事,所以他也讚同劉一景等人的意見就暫不升任總兵官了。
說實話他在這個年輕人身上看到了當年李成梁的影子,當初李成梁也是通過不斷的軍功逐漸把遼東打造成了李家的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