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毛文龍立功(求月票訂閱)(2 / 2)

撫順關始建於大明天順八年(1464),同鴉鶻關一樣,它也是遼東邊牆上一個重要的關隘。

這是一個由數道關牆以及幾個戍堡和許多烽火台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

著名的撫順馬市就設在撫順關外。

去年狡猾的努爾哈赤,就是驅趕撫順馬市的商人入關,從而趁機殺入了撫順關,進而挑起了大明同建州之間的戰爭。

很快熊廷弼等人就在總兵賀世賢的引領下,登上了城關。

如今關前已是滿目瘡痍,昔日熱鬨的馬市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的壕溝以及木質的柵欄,拒馬。

應當說撫順關的防禦非常嚴密,但熊廷弼卻高興不起來!

因為明軍這是在純純地防禦,甚至將自己出關的通道都給堵上了,最多也就隻能容納少量的夜不收出關偵查敵情了。

賀世賢並沒有注意到熊廷弼表情的變化,依然熱情地說道:“關前已經挖掘了數道壕溝,並且布置了許多陷阱,隻要建虜的騎兵趕來叫關,一定叫他們付出慘痛地代價。”

然後他又指了指關上的火炮說道:“門前撫順關上擁有佛郎機火炮20門,虎蹲炮30門,關上的火藥及炮彈充足。”

以今天的角度這樣做無可厚非,既然堅守城關,那麼肯定擊中火力於關上,利用關隘最大限度殺傷敵人。

不過這並不符合此時明軍的主流戰術。

當時的明軍基本是派少量步兵守城,將大量騎兵置於城下,甚至是火炮都放在城下的。

這也就是為何建州一路攻略大明的城池,明軍幾乎都是選擇在城下同後金的騎兵交鋒,而不是囤重兵死守城池。

這也是建虜的奸細可以屢屢得手打開城門的原因,因為城上的守軍並不多。

一方麵是由於城池本身較小容納不了大量的士兵。

例如沈陽,雖然名氣很大,但實際上隻是一座衛城,並不是後世的盛京,根本容不下7萬明軍。

明軍正真使用堡壘火炮的堅守戰術是在孫承宗建立關寧錦防線之後了。

不過熊廷弼尚未發話,袁應泰就忍不住了。他說道:“賀總兵這樣布置,是不是太過保守了?”

“這樣等於放棄關外的防線和領土,直接依托城關了。自古守城應該是先防守外圍,不斷消耗敵人的力量,最後再利用城池決戰。”

“伱挖這麼多壕溝,連自己出關的路怕是都給堵上了,又如何追擊敵軍,擴大戰果?”

賀世賢反問道:“那依照袁巡撫的意思,末將需要在關下布置多少兵馬才算合適?”

“五千、一萬還是三萬、五萬?”

“末將總共隻有五千人馬,自然是全力守關,利用關隘最大限度殺傷建虜。”

賀世賢的話讓袁應泰無言以對。

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思想轉變完全是受到了李獻忠同閻鳴泰的影響,這兩位最擅長的就是猥瑣流。

閻鳴泰說道:“這種守關之法是屬下同李總兵總結出來的,如今我遼東兵力不足,自然是用最少的兵力守住關隘即可。如果按照傳統的戰法,布置重兵於城下,那麼我遼東需要多少兵馬,恐怕二十萬人都不夠用,朝廷負擔不起。”

然後閻鳴泰又說道:“李總兵認為火炮在城下起不到多少作用,放一輪敵人就衝過來了,所以必須集中火炮於城關之上,給予敵人最大的殺傷。”

“這叫做倚城護炮,以炮護城。”

雖然熊廷弼不讚成放棄領土,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目前情況下這種戰術更加適合遼東明軍。

於是他指著手持三眼銃的軍士說道:“三眼銃不是騎兵用的嗎,為何如今守關的步兵也用上了?”

閻鳴泰笑著說道:“這是屬下在清河堡研究出來的戰法,建虜第一波登城的士兵都是他們軍中的精銳,就像此前伏擊我們的那幾十人一般,身披重甲,異常凶悍。”

“若是我明軍將士手持刀槍同其交戰,不但自身傷亡很大,還有可能被他們直接登上城池。”

“火銃近距離可以直接破甲,不管你再精銳,這個距離麵對火銃也肯定是被輕鬆破甲。即使銃手最後被斬殺,我們也是用普通的士兵換取建虜的精銳,不虧啊。”

此時一旁地毛文龍也忍不住插嘴說道:“韃子的白擺牙喇少說也是五年,甚至是十年以上的老兵,一杆火銃就換走一個,實在是賺大發了。這玩意新兵練上半個月就能熟練使用了,我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

毛文龍的話雖然不中聽,不過話糙理不糙。

此前的大戰,大明在遼東主力幾乎消耗殆儘,想要快速恢複戰力火器確實是一條捷徑。

老兵使用兵器,新兵使用火器倒是一個不錯的法子,隻是大明火器的質量著實有些堪憂!

閻鳴泰說道:“其實鳥銃更適合防守城關,隻是我遼鎮一向使用三眼銃,並無多少鳥銃,還望熊經略同兵部溝通,能多撥付一些質量上乘的鳥銃到軍中。”

熊廷弼笑著說道:“袁巡撫當初在兵部可是主管著武庫司,軍備之事還得請袁巡撫幫忙!”

袁應泰說道:“本撫一定儘力為我遼東爭取軍備!”

此番巡視撫順關,雖說遇到了韃子的襲擊,不過好在有驚無險。收獲還是很大的,使得熊廷弼有了一些全新的認識。

對於撫順關的防務,熊廷弼還是很滿意的,賀世賢非常的上心。

於是他們在撫順關留宿了一晚,準備第二天啟程前往開原。

新書上架,求推薦票,月票,訂閱,評論,打賞支持!

感謝書友“蘭色人生sdj”、“逝去ξ魂”、“來、互相傷害”、“飛翔的麻嘎子”、“q1qw234”、“s自由風暴b”的月票支持。

感謝兄弟們的訂閱支持!!!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