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忠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遼東可以購買一種叫做水泥的東西,這東西築城很快,之前熊經略也正是采購了水泥才得以快速修複遼東的邊牆。”
萬曆心情大好,說道:“若真能兩個月就完成築城工作,得以開采銅礦,朕就下旨由你繼承寧遠伯之位。”
李獻忠趕緊對萬曆千恩萬謝!
李獻忠將茅元儀暫留京城,繼續主持天上人間的裝修以及相關人員培訓工作。
由於朱純臣、鄭養性以及張之極等人的極力宣傳,天上人間尚未開業,就已經有不少權貴開始購買會員牌了。
銀牌會員是100兩銀子,而金牌會員則是1000兩銀子。
當然這些銀子相當於預存,是可以掛在會員牌上使用的。
短短數日之內居然就賣出了11塊金牌會員牌,34塊銀牌會員牌。
茅元儀甚至表示按照這樣發展下去都不用李獻忠撥銀子他們就能自己完成天上人間的裝修以及營業的啟動資金了。
在李獻忠的授意下,葉赫貝勒布揚古上書謝恩,並表示為了感謝萬曆的賜婚,願意將葉赫境內一處銅礦交由李獻忠代為經營,並將產出的銅礦全部獻給萬曆本人。
這立刻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如果在民間這就是老丈人將一個銅礦交給自己女婿打理,並將這個銅礦的產出送給女婿的老板。
可這卻給朝廷出了難題,禮部從來也沒有碰到過有人獻礦的,而且還獻的如此複雜。
銅礦對於朝廷來說是筆不小的收入,可是這份收入貌似同戶部沒有任何關係。
很快他們就覺察出了不對勁,熊廷弼做過遼東經略,他發現這個叫做紅透山的地方根本就是在建州境內,雖說離開葉赫並不遠,但也輪不到葉赫獻礦,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
於是這位熊蠻子立刻上書彈劾李獻忠串通葉赫弄虛作假。
不過李獻忠壓根就沒有給熊廷弼機會,早在布揚古的謝恩表還沒有抵達京師前,他就令李三順帶領出廣順關,占領而來原哈達部的一些領地。
襲擊了那裡的兩個小型鐵礦,並且解救出了千餘名挖礦的包衣。
這個消息使得努爾哈赤緊張了起來。
皇太極說道:“啟稟大汗,昨日李獻忠的遼東鐵騎突然出了廣順關,襲擊了我們在原哈達故地紅透山附近的城寨,和鐵礦。”
“不僅有明軍,似乎葉赫也參與了這次襲擊,我軍在那裡隻有少量的哨騎根本就無力在阻止明軍。”
這個消息讓建州上下十分緊張,因為現在撫順關的賀世賢蠢蠢欲動,時不時就派人出關到界藩城附近,經常同八旗進行小規模的衝突。
在南邊的寬甸堡附近上萬明軍精銳更是牽製了後金大量的精力。
努爾哈赤說道:“看來消停了幾個月之後,李獻忠終究還是安奈不住了!”
代善說道:“我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損失了不少人馬,才將明軍主力誘至寬甸堡附近。廣順關外不過是幾個荒蕪的山頭,反正建州境內不缺鐵礦,李獻忠也無非是出兵騷擾,他也不可能長期占領那裡,我們不能因小失大。”
皇太極說道:“大貝勒所言甚是,不過李獻忠還是不得不防,界藩城的守備還是要加強,以防止他南下替明軍解圍!”
很快濟爾哈朗的鑲藍旗就駐守到了距離撫順關不遠處的界藩城,這裡可以同時阻止賀世賢東出和李獻忠南下,可以說是赫圖阿拉北麵的門戶。
此外幾個月前被李獻站搗毀的古勒寨,此時也已經重修完畢,杜度的鑲白旗也已經進駐此地作為第二道防線。
李獻忠第一次主動攻入建州境內,原本還擔心會遭到八旗的強烈反擊,本次他集中了七八千人馬。
遼東鐵騎,突擊營以及平虜衛的主力儘數被抽調了出來,甚至還有兩千助戰的葉赫騎兵。
卻沒想到守了一個寂寞。
孔有得說道:“根據情報司的消息,建州的騎兵此刻正在南線的寬甸堡附近集結,恐怕要爆發一場大戰了。”
建州這種利用小股部隊引誘明軍增兵的戰術,也就袁應泰這種半吊子水平的家夥會上當。
不過目前他在南線也有好幾萬人馬,其中不乏有白杆兵同戚家軍這樣的精銳部隊,建州想要一口吃掉他還是有難度的。
他們這樣對峙也好,自己正好可以在紅透山附近修建防禦體係。
原本隻是想在紅透山修建一座山城,以此作為據點占領這塊地盤。
不過一座小型城池是無法完全保證銅礦安全運輸的。
所以李獻忠決定先修築一座關城,再次基礎上利用山勢再修建一道邊牆,將這個銅礦強行從建州的地盤上隔離出來。
儘管平虜堡已經動員所有人員日夜不停的身生產水泥,要把邊牆全部修完,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也是做不到的。
不過他答應萬曆的隻是修完關城,並開始采挖銅礦。
兩個月的時間已經綽綽有餘了。
此時已經拿下了銅礦,李獻忠自然是上書萬曆撥銀撥人。
遼東巡撫的報告也遞了上去,紅透山地區確實已經發現了銅礦,而且正在明軍的掌控之中。
熊廷弼遭到了萬曆的一頓訓斥,很快遼東巡撫閻鳴泰就撥發了白銀4萬兩,以及征調了萬餘民夫開始築城。
李獻忠自然是不會傻到等朝廷的銀子和民夫到位才開始修建,他已經提前利用水泥鋪設好了一條道路,這樣運送物資的效率就就誇快了許多。
另外築城也不可能全用水泥,一些混著水泥用的石塊,已經城池的地基早就已經挖好了。
才不過七八天的樣子,一座城池的輪廓就已經展現出來了。
努爾哈赤沒想到明軍會在這裡築城,原本他還準備出兵阻止,不過7月正值雨季,時不時就會給你下場大雨。
這種天氣是無法築城的,加上明軍的哨騎非常多,他們也就沒太關心紅透山的情況。
此時朝堂的爭論卻沒有停止,銅雖然是葉赫獻給萬曆的,可是修城築路的銀子卻是遼東巡撫衙門出的,戶部強烈要求分一杯羹。
不過此時李獻忠的奏章又上來了,他提議直接從將銅直接從遼河走水路運到耀州的出海口,然後在那裡走海運到天津衛。
這樣比陸路運銅的效率高出許多,也可以節省不少運輸成本,當然前提是要新建一座港口。
然後遼東巡撫閻鳴泰也發來奏報,說是耀州附近的營口鎮附近適合修建港口。
但是問題來了,修建港口的銀子又要遼東巡撫衙門來出。
這戶部就不乾了,為了運個銅,遼東又是築城,又是修路,還要建港口,但最終一點利潤都分不到。
儘管萬曆屬於鐵公雞一毛不拔的類型,不過這回他也明白一點好處不給是不行了。
最終他們達成妥協,紅透山銅礦出銅的收益,1成用於礦場的運營及煉銅作坊的修建,1成歸屬遼東巡撫衙門,2成歸屬戶部,6成納入萬曆個人的內帑。
遼東巡撫衙門再度撥銀5萬兩用於營口碼頭的擴建。
朝廷派出運船及水師負責遼河的內何運輸,及到天津的海運。
此時原來不起眼的耀州變成了香餑餑,隻要港口一旦建成,遼東就多了一個對外貿易的窗口。
雖然從萬曆十五年開始朝廷就禁止民間商人下海通商,可大明走私貿易從來沒有停止過。
李獻忠通過獻銅饒了這麼大一個圈子,最核心的目的其實就是用一個正規的手段修建營口港。
作為一個後世之人,他自然明白大航海時代的意義。
雖然他控製了開原三關,掌握了對蒙古的陸上貿易通道;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隻有控製了海上貿易,整個遼東才會被徹底盤活。
當然如果要從港口條件來說,營口港遠不如位於金州衛的旅順港,不過能擁有一個商港將大大提升遼東貨物的周轉。
原來毫不起眼的耀州衛,便成了一個十分關鍵的地方。
李獻忠的地盤畢竟在開原,如果他用現在手下這些將領調到耀州,其目的也未免過於明顯了。
於是他隻能等繼續求助於自己二叔李如柏。
希望李家可以推選出合適的人選來作為耀州守備,這樣一來方便自己掌控營口港。
不久後,李如柏就送來了幾個候選人供李獻忠挑選。
他的目光很快就停留在了“祖大壽”這三個字上。
李獻忠暗自後悔,自己居然忘記了這一茬。
祖大壽的父親祖承訓官至遼東副總兵,是李家的心腹將領,之後雖然因為朝廷對李家的排擠而被迫丟掉了兵權,可祖大壽肯定是李家的人啊!
自己居然差點錯過了這樣一位大將。
祖大壽此時為寧遠中右所遊擊,李獻忠很快就通過閻鳴泰的關係,將祖大壽調到了耀州。
由於新建營口港,調整耀州的守軍也很正常,這樣一來營口就落到了自己手中。
雖然暫時還不知道營口駐紮的水師由何人掌控,不過在大明官場,隻要有銀子,還有辦不成的事嗎?
正當李獻忠誌得意滿之時,茅元儀從京中傳來了消息,萬曆已經給紅透山礦場派出了礦監。
這位公公不是彆人,正是當初在醉仙樓,對自己拂袖而去的那位禦馬監的劉公公。
新書上架,求推薦票,月票,評論,訂閱,打賞支持!
感謝書友“海上野風”的打賞、以及書友“星塵770”、“馬吉可泰倫”、“20210301106583291072”、“聽追烤雞腿”的月票支持。
感謝兄弟們的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