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沒格局和有夢想(第二更)
下午研討會儘管不具備決定性意義,但會議流程還是非常緊湊,主講是建康市國家計劃委員會的副主任劉諶。
休會期間,張浩南屁顛屁顛過去狗叫。
“劉院長,辛苦。”
他這麼一喊,劉諶很是高興,要是喊他劉主任,反倒是不會笑得這麼親近。
“現在一攬子協議,神森那塊地和廠房,手續已經走完,過完年就要動工。”
“院長請放心,四月份肯定先運行一條生產線。”
這條生產線不是做電動自行車,也不是特型三輪車,而是普通電瓶三輪車。
其餘車輛對零部件、外包圍開模有要求,但普通電三輪不要求好看,隻講究皮實耐用加載重可觀。
因此在生產加工上,車架車鬥隻要做好加強就行。
而且張浩南的目標客戶,也非常特彆,都是江南農村或者城鄉結合部的個體戶。
其實“五家埭農機廠”已經試做了幾輛,周邊村莊中的養殖業個體戶非常感興趣。
這也跟沙城市區禁摩禁拖拉機有關,因為有些養殖個體戶,比如說養豬戶,他們因為是本地人,所以自然多少有點門路去酒店收泔腳。
量不會特彆大,但又比一兩百斤兩三百斤要多,畢竟養豬數量少點十幾二十頭,多的三五十頭,就在這個範圍區間中,少也少不到哪裡去,多也不會多很多。
前幾年有拖拉機可以進市區,後來禁了,就隻能想辦法借小貨車,自己買不是買不起,而是舍不得,覺得不劃算。
有些用三輪摩托或者摩托車架板車的養殖戶,倒也不影響,但現在摩托車也不讓進市區,就有些抓狂。
因此一輛載重一噸上下的電三輪,就顯得非常合適。
尤其是夫妻檔的養殖戶,往往都是兩人一起出行,三輪車座位弄得寬敞些,坐兩個人也不是問題。
這款車,張浩南可以肯定是姑蘇、梁溪兩市下麵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爆款,因此在之前的討論會上,他故意一筆帶過。
實際上校方的目光,也的確是盯著兩輪車和特型車,對這不上不下的玩意兒根本沒在意。
但張浩南跟機械學院正在安排的第一款要推出的春季產品,就是專門針對個體戶需求而研發的電三輪。
並且機械學院早就根據“五家埭農機廠”攢出來的幾輛“原型車”,進行了重新設計。
額定載重一噸,實際可以承載一點五噸,車架上的加強筋不說是密密麻麻,那也是櫛比鱗次……
不過為了避免被建康市的頭頭們噴,張浩南現在是將之前盤下來的“太湖路輕工技校”校辦廠,改造成了車架生產線,總裝還是放在建康。
因為車架生產線這事兒,梁溪市政府雖然沒啥想法,但馬山區的頭頭們很有想法。
理由就一個,這廠雖小,卻是張總名下。
雖說他們很有雄心壯誌,張浩南也的確以禮相待,但要不了多久,馬山區就會成為曆史。
一兩年的事情。
到時候估摸著“靈山大佛”的佛光亮不亮,才是重頭戲。
至於說車鬥,因為沙城本地就有最大的民營鋼鐵廠,采購各種板材型材棒材都很容易,所以車鬥生產加工,就仍舊放在了五家埭村。
對此,魏主任很是欣慰,認為細棺材終於有點腦子了。
畢竟跟一般高高在上的官僚不同,魏剛的“田間調查”很有水平,他跑過的地方又多,因此也判斷長三角地區未來農村的種植戶、養殖戶等個體戶,對大型電瓶三輪車的需求量,會非常大。
張浩南是先知先覺,但魏剛不同,他是基於崇州、廣陵、姑蘇、梁溪、毗陵、潤州以及建康的個體工商戶樣本量反推需求。
在不算上鬆江市以及兩浙省的情況下,他預計未來兩三年的市場規模起碼一個億以上。
而電動自行車的增長,雖然魏剛也看好,但認為增長是個逐步爆發的曲線,會隨著禁摩限摩等等城市地方法規的擴大而擴大。
短期內,潛在市場總量很大,但爆發需求遠不如大型電瓶三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