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鬥爭進行時(2 / 2)

在搭建的過程中,物流行的衝突,地頭蛇的“保護費”,這都需要一線人員既要勇敢也要有智慧。

張浩南的辦法分兩部分,一是憑借“長江農業論壇”退休老乾部援助團的優勢,在外沙市的退休乾部群體中,尋找誌同道合的老頭兒老太。

這活兒能做成功是必然的,因為講原則的老乾部多少總有,而在民工法律援助上提供一臂之力,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正麵社會影響力,於外沙市的退休乾部們而言,有理想的還想發揮一點餘熱,有這麼個平台,那還是不錯的。

二是從農村著手,跟江皋夏獻禮的情況類似,通過原澄江和沙城的糧站係統,接觸到外沙市早年跟沙城有交情老兵,然後就是農村供銷合作社的談判。

張浩南跟外沙市的市政府是肯定要談的,但隻跟政府談判,這不是他的風格,兩頭一堵,首先就讓一部分拿了錢的不敢太過放肆。

批發站的物流隊伍中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並且還組織了起來,那隻要形成一般治安案件,由本地人頂上去就行了。

通常來說,單槍匹馬讓本地人一家一戶去直麵風險,那是不行的,但要是他背後有靠山,底氣瞬間就足了,原本不能抱團的左鄰右舍,這時候也能共同進退。

道理就是很簡單,有錢拿。

票子是真的,彆的都是假的。

有人拉偏架也不怕,打的規模隻要夠大,那就沒人敢拉偏架。

這次外沙市的啤酒廠爭奪之所以如此重要,跟之前梁溪、姑蘇的“買買買”不同,原因就在於這是資本之間的正式碰撞。

外資跟張浩南有溝通,比如劃分勢力範圍,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都是可以一個一個討論的。

不過張浩南根本懶得討論,老子主場優勢還輸了,那還混個屁。

他不是不知道外沙市有一大幫人拿了外資的好處,但這不重要,他拉攏的人也足夠了,這省內啤酒生產的“燈塔”,有且隻能有一座。

至於說長三角地區能不能立起來,再說,還管不了那麼多。

說來也是巧,“沙城食品”在外沙市新增的農村供銷合作社所在地,叫作“燈盞村”,也是以農業為主,有少量手工業,工業還沒有成氣候,跟十年之後是沒法比的。

沙城這邊過去做技術培訓的人,則是從沙城的農場借調過來,外加老糧站係統的人,互相之間有著長達三十年的交情。

這種底層人情能夠挖出來,一般的縣市政府還真的未必有張浩南輕鬆。

這個燈盞村雖然務農為主,可是農副產品最遠隻能賣到外沙市的鎮一級菜市場,市區的菜市場也沒有渠道。

來鄉下收購的人,基本壟斷了外沙市西南片區的農副產品銷售渠道。

而市區菜市場的檔口,農民基本不可能搞得起,倘若在外麵直接擺攤,城管或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菜霸”會直接帶人把攤位砸了。

所以久而久之,也就僅限鄉村兩級物資交流。

“沙城食品”農村供銷合作社的到來,給不少人極大壓力,不是一點點壓力,是極大。

去年臘月,燈盞村的新鮮蔬菜,第一次出現在了市區的菜市場,因為有個檔口由“沙城食品”盤了下來,重新做了牌頭和布置,看上去和周圍的檔口格格不入。

牌頭“阿南農產”,算是又一個平台,隻是規模不大,也僅限縣一級的市域範圍農副產品調劑。

但有一點非常有吸引力,那就是“阿南農產”根據公司規定,會掛牌標注農副產品的產地。

本地人隻要一聽是燈盞村,稍微問一問,就知道是外沙市本地的農村,城裡人對“本地土雞”“本地西瓜”“本地新鮮蔬菜”有著謎一般的迷信。

而“阿南農產”又會標注當日供應量,每減少五公斤就會改一次數據,這讓城裡人有一種異樣的焦慮感,唯恐菜賣得太快自己沒搶到。

臘月械鬥結束之後,丁永是派人前往燈盞村慰問的,慰問金有多少不對外公布,不過五家埭這邊還是能查到支出的。

表述上就是“崇州市外沙市臨港鎮燈盞村供銷合作社合作戶慰問金伍萬元整”,本家的老頭兒們一看這玩意兒,就知道外麵又鬨出來什麼動靜。

外沙市政府當然也能調查清楚,派人來五家埭村就行了,一查一個準,關鍵是他們不來,那就沒轍了。

燈盞村的人一看靠山確實有實力,乾勁當然更足了,當然這個乾勁,是各種意義上的乾勁。

江湖上初戰告捷,這就引發了連鎖反應,外沙市的“菜霸”“菜販子”舊有體係,在過完年之後,就宣告崩盤。

燈盞村鄰村的人也不傻,他們是沒靠山,但他們可以把菜賣給燈盞村的老鄉啊。

隻要通過農村供銷合作社的抽檢,燈盞村就能收。

而這時候公司體係的威力就發揮了出來,燈盞村上一次貨車車隊來收糧收蔬菜收雞鴨鵝,要追溯到二十五年前。

各種農副產品在本地賣個精光是不現實的,但是外銷到崇州市,這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同時張浩南的物流公司,可不是隻有車隊,還有船隊,隨著“大橋養豬場”的規模擴大,鬆江市對豬肉質量數量的要求也在暴增,因此在跟張浩南簽肉類供應合同的同時,也捎帶了蔬菜。

船隊有兩條線路,一條直接通過沙城河這條運河,直抵鹿城,然後在鹿城卸貨,通過鹿城的陸地轉運,於鬆江西部區域銷售。

一條則是直接從外沙市出發,過江直抵鬆江沿江碼頭,然後卸貨分裝。

本地的小二代也“金盆洗手”,表態不再過問江湖上的事情。

而那些橫行多年的有活力社會團體,幾乎就是一夜之間被打掉的。

本地老百姓隻是覺得終於有人乾了點兒人事,卻根本不知道其中的鬥爭,從起因到結束,壓根就不是“正義戰勝了邪惡”,而是“更大的邪惡戰勝了本地弱小的邪惡”。

也正是有了這個戰果,張老板二月份外沙市一行,那純粹就是亮個相,表態自己很重視外沙市的各項工作開展。

至於說外沙市政府會不會有什麼過度解讀……在他卵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