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達恰尼克(2 / 2)

算他厲害。

“不錯,‘避暑客’音譯呢,就是‘達恰尼克’,這個‘達恰’,就是鄉間彆墅或者房子的意思。之所以聊這個呢,是因為前蘇聯時期描述生活幸福的三大件,一,就是公寓。”

張浩南抬手豎起一根手指。

“二,汽車。”

說完又伸出一根。

“這第三,就是‘達恰’。”

三根手指晃了晃,張浩南接著道,“可能有些老同誌會疑惑啊,我們中國的老百姓,常說‘衣食住行’,怎麼蘇聯人這個住,要兩套房子?”

果然,周圍一群老頭兒都有這樣的疑惑。

他們的確經曆過那個時代,但對蘇聯的印象,是模糊的,是信息包裝過的,隻有“老大哥”和“蘇修”這兩個具體形象,沒有過渡地帶。

當然,國與國之間的鬥爭,需要的正是這種固定印象。

“其實這個‘達恰’,嚴格來說,就是充當了‘吃’這個重要補充。”

張浩南沒有賣關子,直接給了解釋,“從財產角度來描述,‘達恰’在法律上屬於集體財產,是屬於‘集體農莊’範疇;但是從實際使用角度來看,在過去就是使用者私有的,土地產出不做再分配,由‘達恰’的使用者,也就是當時的城市居民自行支配。”

“這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呢?三個階段,三個方麵。”

“第一個階段,二戰之後的土地利用及大規模食品物資配給,使得大城市居民可以通過自有土地的產出,來舒緩大城市物資調配上的壓力,客觀上減輕了國家整體的農業負擔。”

“第二個階段,解決了嬰兒潮之後,在僵化體製下的冗員問題,以及這個時期過度城市化遭遇的供給困境。”

“第三個階段,國際局勢劇變之後,在前蘇聯不複存在的情況下,能夠最大限度地不造成饑荒,同時過度城市化造成的低就業,達到了一定時間一定空間的緩衝效果。”

說到這裡,王重慶明顯愣了一下,若有所思,也不僅僅是他,連魏剛都愣了一下。

實際上,兩江省也有“城市化”的隱形“國策”,沒實力的地方,就是被動接受;有實力的地方,還能狗叫兩聲的,則是搞一搞對抗;有實力能狗叫但是腦子活絡的,那就不要臉,為了應付上差,直接搞戶口本“城市化”。

魏剛是頂級的一線管理型乾部,他很清楚“城市化”不是仙丹,吃下去就無敵了,所以一直以來都是整條線一起抓,城市建設要搞,鄉村開發要做,有什麼雜音,一句“物質文明建設”就頂回去了,當然也有老資格可以擺譜的底氣在。

但要說讓魏剛繞開“城市化”然後出主意,搞個高屋建瓴……對不起,那還是另請高明吧,他“帶頭大哥”都隻能重點關照幾個直轄市外加特區,下沉到縣鄉那還得了?

所以這事兒要推動,起碼也要看大環境下的經濟條件。

張浩南這會上突如其來的古典紅毛工兵鏟,倒是一鏟子把人拍回了理想年代,當然了……並不懷念紅毛,紅毛隻有死了才值得讓人懷念。

“我提到‘達恰’呢,不是說要吹它有多好,實際上那鳥用沒有,生產效率是相當低下的,農業土地產出的品質也參差不齊,基本上就相當於工業國的古典小農。而且‘達恰’也就是一畝地左右,再加上偏僻,往往都挨著森林,因此交通上很不便利,作業上也無法機械化,跟東北平原是不匹配的。”

“但為什麼還要講呢,關鍵還是其緩衝作用,跟‘上山下鄉’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吸收過剩的城市勞動力,還能把大量食品物資調YC市的損耗降低,同時減輕整體的財政、物流、倉儲壓力。”

“這種結構或者說製度吧,是具備借鑒作用。當然還是那句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終究還是要因地製宜。或許西蘭縣適合某種改良‘達恰’,而安東縣又適合另外一種改良形式的‘達恰’,總之,目的是明確的,它能不能具備某種功能,即吸收過剩勞動力,以及能不能在這個基礎上,保證糧食供給不出現係統性崩潰。尤其是後者,是農業縣的命門,因為農業縣的重要責任,就是管好我們在座以及更多人甚至是全國人嘴裡那口吃的。”

“有了這個認知,我們再回過來,螺螄殼裡做道場。否則就是想有的沒的,搞不好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張浩南說的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就是把閉口不談的紅線點了出來,王重慶是沒辦法無視農業縣客觀責任的,哪怕感情上無法接受,但整個國家想要競爭,想要生存,肯定會出現這種結果。

隻有認清了這個現實,才能做出選擇。

從農民個體出發,其實最優解就是“老子不乾了”,或者就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具體操作就是去大城市打工,能耐大一點就是出去做生意,橫豎比種地強。

但從整體出發,這就不是個事兒,還是要回歸到人要吃飯,飯要從地裡刨出來,地裡刨食兒需要農民……

一刀切的理想模型那當然是“城市化”就完事兒了,都去城裡,大片土地機械化作業……爽!

完美模型。

那麼到這裡,就會蹦出另外一個更凶險的問題:就業從何而來?

於是魔怔怪圈開始了。

這年頭已經沒有偉人再來給大家擦屁股,有啥雷爆了都得自己抗,但指望什麼狗屁“後人的智慧”,那你前人為什麼不早點死?

禿頭老漢這樣類型的,解決的方法就是老子不惜一切代價,甭管是坑蒙拐騙偷,反正有什麼工業上什麼工業,管他媽的,能賣得出去的產品就是好產品,隻要不是“虎門銷煙”那種的都行。

但農業縣就算讓禿頭老漢去了,那也翻不出什麼天來,你能再大,就西蘭縣那八個億的國民生產總值,就那農業人口一年一千塊錢掛零的收入,就那兩百塊錢的最低工資,伱玩什麼?

張浩南說“螺螄殼裡做道場”,就是要讓王重慶首先清醒,這事兒時代不一樣了,《魔幻三國》都一點九版本了,這個版本加強的可不是農民。

認可了,不搞虛頭巴腦的精神追求,那麼再根據實際情況聊一聊,成不成……那還是兩說的。

畢竟說穿了,八個億的國民生產總值,這四十來萬人的農業縣,張浩南一個人就能買下來。

主動權在張浩南這裡,而張浩南不想有任何權利、義務、理想、精神等等方麵的任何約束,他可以有,但彆人不能強加給他。

他重生不是為了重走長征路,他沒那麼高尚,最遠大的理想就是鈔票多一點,然後多玩幾個趙黛式樣的美女。

彆的,沒了。

他才不需要什麼“達恰”,他有正經的大彆墅,要啥林間小木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