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太激進,要潤物細無聲,要最大可能地利用好花修文這個老東西的最後一點親情,榨乾他的剩餘價值。
之後就是吞了花家相關的產業,重點關注的就是東北、西北兩個地區的啤酒花種植基地,以及花家姻親涉及的畜牧業、飼養業以及奶製品加工。
張浩南計劃是五年時間,一把乾掉,接下來就是安排退休。
什麼百年企業,什麼幾代傳承,都是無所謂的事情。
現在隻要他想,隨時弄幾個傳承六七百年的老店出來都沒問題,地方誌或者什麼地方大姓找一個就行,簡單的很。
這些都是營銷上的事情。
不過期間花蕊蕊也要接受一下培訓,主要是熟悉一下商業流程,當擺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得讓她知道“沙食戰略部”的實力構成,才有足夠的底氣去“自滅滿門”。
看到兩江省省府大院出來的金裝秘書也來開會,花蕊蕊就知道這個部門不簡單。
當然這不是小會上看到的,小會上隻有“沙食集團”的自己人。
隻是當得知丁永曾經是沙城財政局的,還是讓花蕊蕊覺得這“自己人”的構成,也挺詭異的。
“沙食戰略部”更像是個奇葩的特殊機關單位,隻不過目標更簡單粗暴一些,老板定好戰略方向,就獻計獻策往這個方向上發力。
這種新鮮感讓花蕊蕊挺願意學習,反正她的檔案也調到了姑蘇,現在算是姑蘇大學的預科生。
張老板的麵子還是可以的,雖然沒有答應姑蘇大學過來讀研,但還是捐了兩棟全新的研究生宿舍,都是兩人間帶太陽能熱水器,預計下一屆研二的學生能享受到。
兩棟研究生宿舍,安排一個預科生根本不算什麼。
花蕊蕊的戶口現在就到了姑蘇大學,有什麼事情,姑蘇大學首先還能擋一擋,能少不少麻煩。
當然姑蘇大學也不是說單純為了給個麵子,兩江省因為撿到了大便宜,政府財政相對來說“闊綽”,因此中央在號召“西部大開發”的時候,讓長三角地區都要拿出自己的方案。
原本主要加強淮西省開發的兩江省,便通過省內高校的力量,以學校和學校之間的科研合作來推動地區和地區之間的經濟產業合作。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兩江省在這方麵走得比較靠前,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冷僻的信息,就是兩江省的博士後站,在全國範圍隻有京城略高一點,其餘哪怕鬆江這樣的科研重鎮,也不到兩江省的一半,兩浙省更是隻有兩江省的零頭都不到點。
所以從這個角度切入,中央也沒啥意見,而蜀都、山城等高校,也能夠從科研經費著手,繞過比較頭疼的財政撥款。
地方上沒有哪個高校可以跟京城高校爭奪經費,那麼搞錢就客觀上來講,跟當地的經濟實力息息相關。
因此就出現了一個微妙的情況,那就是西部地區的高校需要經費,而兩江省的地方高校需要科研實力以及地位,姑蘇大學就是典型,隻不過憑自身城市影響力想要提升學校地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姑蘇級彆擺在那裡。
但是,張浩南的級彆比姑蘇這個城市要高,這就方便在大政策上嶄露頭角,哪怕多出點錢,對姑蘇大學本身而言,也是樂於見到的。
四月底張浩南因為要跟隨領導人對歐非幾個國家進行國事訪問,所以姑蘇大學要敲定項目,也就十來天的時間,“勞動節”一過,張浩南肯定又不知道上哪兒浪去了,再求他辦事,那就比較麻煩。
兩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企業均可提出具體對接合作項目,確立項目合作夥伴,各級政府還將選擇一部分合作項目給予適當啟動資金,其中手頭資金最寬裕的,自然是姑蘇,比梁溪、建康都要高一倍。
原本去年省內定的投資總量是二十個億,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兩江省西部開發科技合作項目管理中心掛牌之前,大會一開把“華東六省一市加中原省”的一萬億大基建投資過審,原本擠出來的經費,當然就可以寬鬆寬鬆。
至少科技廳的錢就能少一點,交通廳等單位可以轉移一部分。
於是投資量按照投資合作領域,重新劃分,光農業這一塊就分了五大領域,其餘的不算,就農業一項,總盤十五個億。
按理說姑蘇大學這方麵是沒啥實力的,屬於弱雞,但跨校合作,從合辦學院到合作實驗室,五大領域都掛上了“姑蘇大學”四個字。
隻不過五個領域姑蘇市政府都說不上話,需要張老板跟西南三省加山城和嶺西省進行溝通。
一是水稻、蔬菜、煙草、森林、牧草等方麵選種育苗項目,“沙食戰略部”跟西南各省市的農科院關係都不錯,也搞了點小福利,比如說白糖項目引入了各省市國資入股,同時再委托科研項目、任務給當地院所、院校,姑蘇大學毛實力沒有,就是派一批研究員定期過去翻日誌打卡就行。
二是現代農業溫室大棚及特種蔬菜種植,水產、家禽等設施養殖項目,這個跟鬆江水產大學有關,“浦江一號”是明星產品,鰻鱺養殖是未來金礦,姑蘇大學對這些一竅不通,但隻要臉皮厚,就地從農業局借人,整了一個項目組,帶了點錢,也就亮了個相。
掛牌的時候拍照,有“姑蘇大學”四個字即可。
三是生物農藥和化學農藥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及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化項目,這個對“姑蘇大學”來說,更是孱弱不堪,是張浩南跟兩江工業大學溝通之後,成立了一個聯合化學實驗室,西南三省的王牌農學專業借了幾個科研帶頭人,然後承諾在嶺西省沿海地區建立一個農藥生產企業,這事兒也就皆大歡喜。
畢竟廠區奠基的時候,“姑蘇大學”四個字……那還是有的。
四是廢棄物綜合利用開發等有關環保、節能、節水項目,這玩意兒總算是讓“姑蘇大學”趕上了,確實是有實力的,隻不過人才有點斷檔,有一批人跑路去了“兄弟院校”,中間到底發生過什麼不美好的故事,張老板也沒興趣知道,反正這次算是“重歸於好”。
五是中草藥人工種植和天然資源藥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技術及劑型開發項目,這又是“姑蘇大學”能狗叫的領域,但能狗叫兩聲的原因,卻不是傳承,而是早年間跟崇州大學的淵源,確切點說,是崇州醫學院。
往前數的話,還得從有個叫張謇的人說起……
不過總算產研一體的工作做得很好,所以這方麵的醫藥企業和研究所,資源都很豐富,於是就要圍繞醫學院搞個科研中心,主要就是針對中草藥的研究,這方麵西部地區的高校有著非常強悍的底蘊還有實力。
畢竟當年是預估要打核大戰的,這些都是底牌。
雖說各種磕磕絆絆外加狼狽不堪吧,但姑蘇市政府也確實夠魄力,已經做好了超預算的計劃,就是希望借用張老板的關係還有地位,把本地高校抬上去。
所以在劉援朝來吾家埭之前,張老板要讓小老婆戶口落在姑蘇大學,完全就是暢通無阻沒有難度。
並且月底不管是管事兒不管事兒的,隻要級彆夠數,湊了一個考察團,全都一股腦兒奔沙城而來。
得知此事的沙城各個中學校長,也都產生了一點小想法,比如說混個姑蘇大學生源基地啥的。
對一中來說沒啥意義,但對彆的中學而言,就有點搞頭了。
三中校長邵衛東就很感興趣,所以騎了個電瓶車帶著幾包“大橋食品”生產的蔬菜餅乾,就跑去鄉下逗孩子,順便問問看張浩南能不能操作一下。
“邵老師,眼光可以高一點的嘛,外地高校多得是,我打個招呼就能過審的。”
“這不是姑蘇離得近啊。”
邵衛東給幾個小孩兒拆包裝,張瑾雙手抓著他的胳膊,吊在半空中咯咯直笑。
“爺爺手不要放下來,不要放下來……爸爸你看,我厲害吧?”
身為一個教書匠,邵衛東感覺手都在抖,前幾天過生日,好像也沒多重啊,怎麼一眨眼就變重了呢?
“行了,趕緊下來,爺爺手不酸啊。”
“爺爺不要鬆手,下麵是懸崖,啊……我要掉下去了。啊,我死了。”
“……”
“……”
張浩南和邵衛東麵麵相覷,正要教育一下張瑾,結果她拿著小餅乾跑去茶幾就給弟弟妹妹們分了起來。
張然瑜倒是去拿了一瓶水給邵衛東,然後也圍著小桌子吃小餅乾。
“這一眨眼,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六個……”
下意識地想要摸煙,不過手又放了回去,邵衛東沒喝泡的茶,而是拿了張然瑜給他的水擰開,“來年肯定又要有啊。”
“孫子孫女多,你還不滿意啊。”
“我有啥不滿意的啊,我就是現在才曉得,這《葫蘆娃》裡的老頭子,是啥感覺。”
“……”
邵衛東難得開了一個玩笑,但也描述得極為精準,因為他每次過來,張瑾張然瑜就圍著喊“爺爺”,現在張玲和張瓏也跟著叫,那叫一個熱鬨。
跟六七個葫蘆一起晃著喊爺爺的場麵不能說一模一樣,隻能說毫無區彆。
但還是挺爽的,所以隻要張瑾張然瑜在鄉下,他一下班,就從三中騎電瓶車過來吃飯,有種提前享受老年退休生活的感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