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路上吃頓餃子
“老、老板……”
麵館老板有些謹慎地過來看著張浩南,“您……您是哪裡的領導嗎?”
“我是‘核高基委員會’的主任。”
“……”
“……”
“……”
胡說八道的張老板咧著嘴,彆說麵館老板一臉懵,武泰安和古錠還是被自家老板的不著調給震驚到了。
“好了,彆瞎想,我外地過來旅遊的。”
張浩南起身看了看空蕩蕩的牆壁,“要不拍張照吧,介不介意?”
“合照啊?”
“拍立得”出的照片當即給了麵館老板。
“好好好,我還蠻上相的嘛。”
店老板也是個妙人,咧嘴一笑,然後說道,“快二十年沒拍照……上年紀哉。”
“不願意就算了。”
夥計們並不知道老板怎麼想的,來他這裡打工的,其實也都是親戚家的小孩兒,也同樣是找個事情做。
他也沒有問張浩南是做什麼的,隻是很高興拍了一張照,高興是因為拍照,當然也有一點隱隱的期待,雖然也說不上來期待什麼。
而這時候外麵的保鏢現身,簇擁著張浩南和花蕊蕊坐上一輛路邊靠著的大巴車,老板才發現這幫人的數量不小。
老板就是典型的老派“爺叔”,市井氣是很濃的,並沒有小布爾喬亞那種派頭,但是早年在體製內廝混的眼光尚在,當然下崗之後托街坊鄰居的抬舉,能做一碗麵混口飯吃。
畢竟河對麵就叫“洋涇”。
“老板!”
不過他還是找了個相片塑料套,從自家相冊裡扯下來的,裝好之後,就貼在了牆壁上。
張浩南讓人拍了張照,跟麵館老板的合照,笑得還挺燦爛。
能趕上時代浪潮發大財的人,大概也就是千分之二左右,楊樹浦區雖然並不大,但人人都是百萬富翁……那大概是沒有立錐之地才能做到。
“好,再會、再會……老板慢走,有空再來吃麵啊。”
張浩南告辭的時候,跟店老板握手笑道:“這裡地皮‘寸土寸金’,老板早晚發財,再會。”
總之讓平日裡枯燥的煮麵人生多了點兒新鮮感。
“願意願意,我換身衣裳!”
“不會真是哪個大官吧?”
麵館老板心裡犯著嘀咕。
麵館老板再次出現的時候,套了一件青布西裝,頭發往後稍微梳了梳,略微打了點“摩絲”,這地方不帶點“洋氣”也確實不太可能。
“我之後讓人洗幾張大照片出來,做個相框給你送過來。”
感覺能辟邪……
順著殷行路離開,直接去了一趟鬆江理工,倒是沒有去震旦大學,主要是因為還要跟掌教真人安獨秀的朋友打個招呼。
也是工程院院士,鬆江光學儀器研究所的初代掌門。
“紫金科技”、“金橋電腦”都有新增的研究項目,政務院現在不讓張浩南去東北,等情況差不多了,張浩南去東北也是要在高新技術上“撒幣”。
之前跟麵館老板開玩笑說“核高基委員會”主任,雖然不是,但算半個同行。
“光電工程”這一塊,高投入高回報,這一點是沒錯的,隻不過大部分時候,沒幾個人敢高投入。
掌教真人安獨秀的“道友”,也是想要擴大一下科研範圍,剛巧張老板在東北有大投資,安東省同行就等風頭一過搭個車。
再者大家“祖上”都算是第一機械工業部的,如果張老板提供平台,大家一起搞聯合研發,還是可以搞一搞的。
鬆江光學儀器研究所前身就是第一機械工業部鬆江光學儀器研究室,張浩南就算特彆高端的光學儀器用不上,但像三坐標測量儀、X射線檢查儀、工業相機、監控鏡頭等等作業端一直要用的儀器設備,需求量會長期很大。
有點類似打印機,“沙食集團”最開始都是外包打印宣傳材料,大畫幅什麼的都是委托給沙城本地的印刷廠。
去年一合計,這支出還不如自己辦個印刷廠呢,所以“沙食集團”就把澄東和奔牛的兩家印刷廠都收購了,現在“沙食係”的印刷品都是自己排版自己印。
光學儀器也是,為了以後提升生產效率,兩江工業大學有包括工業相機、圖像采集等等在內的一整套設備係統研發課題,空軍聽說之後,還請了蜀都飛機設計局一起過來探討方向。
目前主要是參考弗蘭克“達索”的經驗,而且在工業軟件上,“達索”自成一體,空軍也願意出點錢,請弗蘭克人過來交流。
現在都是摸索期,真要說哪個國家特彆牛逼,還談不上,最多就是一兩個零件特彆優秀
比如倭奴和德意誌的鏡頭,比如阿美利加的視覺軟件,比如弗蘭克的運動控製平台,大家都在探索未來工業生產形勢。
畢竟三十年前的“自動化”風潮,都以為會是主流,並且會大量淘汰人力,結果都是狗屁,不具備整體平穩升級的條件,終究還是要用到人力。
雖然是技能要求更高的勞動力,但這還終究是人力。
中央因為這兩年“賺了快錢”,反而讓大型電視連續劇《新聞聯播》的“演員”們有一種緊迫感,焦慮和壓力都格外的大。
哪怕是新聞聯播最佳男主角,也是要進一步求穩。
求穩和保守是兩回事,像華東六省一市加中原省的大基建,說乾也就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