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因山中常年蛇蟲泛濫,藕河鎮土著女子會在這種布料內縫上一層棉布,將其剪裁成燈籠褲的形狀,這樣在炎熱夏季既可防蛇蟲鼠蟻,穿起來又涼快舒適,若實在怕熱,將燈籠褲往上提一提,便成了更涼快的露腿褲。
這就是籠衣的來曆。
除了剪裁成燈籠褲防蛇蟲鼠蟻,籠衣還包括春秋的薄衣衫、衣衫,冬日的罩衣、襖衣,這些衣服的形製現如今與黎朝流傳下來的形製已融為了一體,但算是去蕪存菁,隻融合了一些適合日常穿著的形製。
藕河鎮富裕一些的土著女子,就尤其喜好穿黎朝的騎裝,因為騎裝極適合她們這種個高身壯的體格,顯得身姿颯爽又俊逸非凡。不那麼富裕也不喜講究的土著女子,便隻穿衣衫之中的一種素袍,此素非衣色素,而是一切累贅裝飾都不用,布料也儘選輕薄合身的來,但因是形如流水的袍子,袖為寬袖,這一身素袍多為女子們閒暇之餘,居家或遊玩時的穿著。
藕河鎮所改進的籠衣,相較一般衣衫的特殊之處就在於,會在衣衫內裡縫上一層籠紙布,這樣穿起來雖與尋常衣衫無異,但一下水就會漲成魚泡一樣的浮球,如此不會泅水者一不小心掉落河中,便能借著這股浮力自救劃上岸。
初夏那一場突如其來的水災,藕河鎮土著女子之所以能紛紛自救,傷亡人數也遠少於其他災地,其一是因為恰巧碰上了祛晦節,女子們都互相邀約著出門過節,大多數上了漁船才躲過一劫,其二則是藕河鎮土著女子擅於泅水,不但可以自救,還能救其他人,其三就是這籠衣的功勞,許多外地來的女子旅客正是因為買了這鎮上的籠衣穿,才僥幸撿回了一條命。
經此一災,籠衣賣的就更加火熱了起來,各州府縣都有遠道而來的遞單,驛站馬遞的數量比以前多增了三倍,其價錢也水漲船高,眼瞧著短時間之內是降不下來了。
像謝靈這樣兜裡沒什麼錢的鎮內顧客,此時自然是買不到籠衣的,不過她眼下也不太需要,隻定製普通形製的冬衣就行了。
大娘繼續介紹第二種新布料,她從眾多布匹裡抽出一角新布,頗有些費力地將這布角往上提拽了一下,然後送遞到謝靈眼前:
“你瞧,這是另外一種新布料,叫作槌草布,是用鄉野間一種難尋的硬絨草經過洗煉、泡漿、多次槌打而成的布料。摸起來雖是有點刺刺的,沒剛才的青羅棉布舒服,但布料比一般的布料要壓實一些。”
“而且夾層裡已有絨草,無需再多充棉花。比起一般充了棉花的襖子,拿這種布料做衣服,無論你想怎麼穿,穿到哪裡,都不會顯得人笨重臃腫,行動上也靈活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