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感謝種花家的語文書,感謝寫下這傳世名篇的蘇軾,感謝這篇《赤壁賦》。
當聞人聽雪背到“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儘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時。
她突然悟了。
羽落清可以搶走細雪劍,但她搶不走這漫天雲海,搶不走她的十年苦修。
世間名劍於她,不過是過耳秋風,身外之物而已。
聞人聽雪在此刻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突圍。
她一個鯉魚打滾,滾到雲海中練劍去了。
*
商枝很為聞人聽雪感到驕傲。
她一臉深情款款,把聞人聽雪的鵝蛋臉捏成了包子形狀,“我的寶,你是最棒的!”
聞人聽雪把自己的臉蛋從商枝手裡解救下來,有點不好意思了,摸著自己的鼻子,有點心虛。
“其實也沒那麼棒啦,煙都的流言蜚語越傳越多,甚至還有一些人說我這種不認生母的不孝不悌之徒,不配做師尊的弟子,讓師尊將我逐出師門。”
“那一陣子我和師尊都承受了很多壓力,我就像紅樓夢裡的林妹妹那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我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要不然真會落得個一朝春儘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結局。”
“所以我折了一枝梨花下山了。”
那是聞人聽雪第一次離開煙都。
也是這次下山,她發現蠱蟲的解藥被摻雜了一些彆的東西。
外麵的風景很令她新奇,她沒有去什麼繁華之地,反而去了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路過一些田地時,會在田野間看著勞作的農戶,有時候走累了,會在田壟裡小坐一會,向農戶討一碗水喝。
聞人聽雪身上沒什麼錢,農戶給她一碗水,她就幫農戶割小麥。
煙都出身的科班劍修,揮舞鐮刀都能揮出道道殘影。
這時候正是秋天,農戶們都很忙,見她來幫忙又如此有效率,不禁個個麵帶喜色,幫完忙之後,聞人聽雪還能拎塊五花肉回去。
遊曆了一個月後,聞人聽雪背著一塊農戶送的風乾臘肉路過一片柳樹林,走到了一片棉花地裡。
九月秋老虎發威,天氣還是很熱的。
棉花地裡的農戶是一家三口,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女孩,中午一家人在地裡休息,正在田壟間吃飯。
那五歲的小女孩穿著一身灰撲撲的衣裳,頭上紮了兩個羊角辮,用紅發繩係著。
小女孩長得很乖巧,一雙眼睛又大又圓,像水盈盈圓滾滾的兩顆荔枝。
聞人聽雪實在渴的厲害,從荷
包裡摸出一杯銅錢遞給那個長相清秀的女子,有些羞赧地說道:“實在口渴,不知可否向這位娘子討碗水喝。”
還不等那娘子說話,荔枝眼的小姑娘像隻活潑的百靈鳥似的,嘰嘰喳喳的開了口。
“姐姐,水不要錢的,你隨便喝!”
她把自己碗倒滿水,用兩隻小手捧著,遞給聞人聽雪。
聞人聽雪接過這碗水,就見這個小女孩竟然把手裡的餅子掰成兩塊,把其中一塊遞給了她。
幼童的善意和天真無邪讓聞人聽雪心中一暖。
她慢慢喝光了一碗水,接過那半塊餅子,把手裡那枚銅錢塞進了女孩的小手裡。
女孩的小手軟乎乎的,指甲縫裡還帶著泥和一點棉絮,就像小貓沾了灰的粉色肉墊。
女孩叫團兒,竟然和羽落清那隻獅子貓一個名字。
團兒看著聞人聽雪的一身打扮,用脆生生的聲音問道:“姐姐,你是俠客嗎?”
聞人聽雪笑了:“你怎麼知道我是俠客?”
小女孩歪著腦袋,羊角辮上的紅發繩垂下來,在飽滿的臉頰上蕩來蕩去。
“因為俠客身後都背著劍,還不用下地乾活。”
聞人聽雪身後確實背著一把劍,不是細雪,隻是一把再普通不過的劍。
小女孩皺了皺鼻子,“我長大也要當俠客,這樣就不用在地裡摘棉花了!”
聞人聽雪開心地笑了笑,擼起了袖子,“俠客也是要下地乾活的,姐姐也會摘棉花的。”
她幫小女孩一家三口摘完了地裡的棉花,晚上又被小女孩牽著手領回了家。
聞人聽雪在小女孩家住了一晚上,第二日拎著小女孩送她的兩個餅子繼續趕路。
她又在外麵遊曆了小半個月,心情舒暢了不少,路過一個集市時買了幾條漂亮的手繩,終於決定返回煙都。
返程的路上又路過那片棉花地,看到了熟悉的村落。
聞人聽雪想起長著荔枝眼的團兒,心想既然路過,不如送條新手繩給那小女孩。
她按照記憶走到了那間熟悉的院落,結果見到那對農婦奄奄一息地倒在院中。
後來一回想起來。
雲海中的那次感悟是這次突圍的序曲。
而正曲,正是從這一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