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竟然還有這種特效。”
數字領域京城分公司,《返老還童》男主角的另外三位扮演者,遊本倉老師、陳道銘老師、張翰宇,還有陳昆本人都聚集在電腦麵前,看著特效總監羅伯演示之前半年裡,他們設計好的男主角五六七十歲,這三個年齡段的人物外表模型,還有根據他們三個以往影視作品,收集的無數臉部肌肉變化的素材,歎為觀止。
羅伯笑道,“主要的特效在於cg頭像和真人身軀的組合,這項工作很麻煩,我們的團隊已經收集了各位兩百多種表情了,未來估計至少需要上千種。
把這些信息放入不同的3d模型中處理,創造了上萬個角色人物模型,這樣就可以憑借3d立體技術和實時圖像,把你們每個人的表演連綴在一起,讓觀眾看不出其實換了演員。”
聽羅伯這麼一說,四名演員越發的感到驚奇了,陳道銘忍不住道,“也就是說,要把我們每個人的表情不斷重組成一個個人物模型,這樣的人物模型會有上萬個?”
“沒錯。”
李謙替羅伯回答了這個問題,點點頭道,“這和大部分跨越漫長時代的電影,從二十多歲到七八十歲,長相基本上都是一個人不一樣,沒有一個人從年輕到老年,都是一個長相,那太假了。”
遊本倉老師笑嗬嗬地說道,“對,跨越了幾十年還是同一個長相,雖然會看起來是一個人,但是不符合現實,要是把我年輕時候那會的照片和現在擺在一起,都看不出來是一個人。”
陳道銘笑道,“可是有一點一樣。”
“哦,哪裡一樣了。”
“您還是那麼精神啊。”
“哈哈哈哈,我這是人老心不老啊。”
遊本倉老師看起來就跟他演的濟公一樣,一樣的無時無刻把笑容掛在臉上,不管什麼時候都是笑嗬嗬的樣子。
“這麼說來,我的某一個表情,會出現在陳昆的臉上了?”
“準確地說是在角色的臉上,五十多歲之後,那就不是陳昆的臉上,是一張cg製作的臉,加上兩位老師、翰宇哥和陳昆你們四個人的表情,眼神主要是陳昆的。”
“四個不同的人表情拚在一起,能好看嗎?”遊本倉老師有些好奇,跟個小孩子一樣問個不停。
李謙解釋道,“所以,要經過不斷地重組,取的不是某一個表情,而是某一個細微的肌肉變化,經過幾萬、幾十萬甚至更多的重組,才構成了一張人臉。”
“這太奇妙了,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我們那時候哪有這個啊。”遊本倉老師滿臉驚奇地歎了口氣。
“可是,李導怎麼確定我們一定會願意參演呢,好像你們很早就開始收集素材吧?”陳道銘問道。
“《返老還童》不光是愛情片,同樣是一部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史詩,一部傲立世界之巔的強國史詩,我想這樣的電影不會讓兩位老師和翰宇哥失望的。”
李謙充滿信心地說道,“而且,四五六十年代的男演員們,三位也是最合適,遊本倉老師您發自內心的爽朗笑容,陳道銘老師您的睿智和氣派,都是電影裡男主角必備的特性。”
遊本倉笑的更開心了,也不忘糾正一下,“我是三十年代生的人。”
李謙連忙道,“可是您不說了嘛,經常笑的人顯得年輕啊。”
“那我呢,我跟陳昆差彆可大了去了吧。”張翰宇插話問了一句,合著把他給漏了。
“論硬漢,翰宇哥舍你其誰啊。”李謙笑道。
拍攝的方案,是之前早就確定了的,五、六、七這三個年齡段的演員,李謙也經過深思熟慮,才確定了遊本倉、陳道銘和張翰宇。
真誠、善良、開朗、智慧、陽剛、猶豫這些電影中角色所需要的特質,就都齊了。
雖然有那麼一句話,大銀幕上的演技,全靠一雙眼睛。
不過,光靠眼神是不夠的,臉上一點點細微肌肉變化,是組成表情的另一個重點。
上千種表情,無數肌肉變化,組成上萬,乃至數萬個天體模型,並且這張臉還得神似陳昆,畢竟是老年陳昆。
20歲和70歲,雖然長相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99%的人,總會有些神似。
不止是臉,四肢也是一樣,當然不是用四個演員的四肢來重組,大小、長短都不一樣,取的四肢動作的幅度、力道、角度,進行數據采集,再建模做出無數種模型,進行掃描調整。
表情、眼神、肢體、語言,是構成一個人行為的基本元素。
做同一件事,什麼樣的表情配什麼樣的語言、眼神和肢體,不同的演員同一個表情,其他的眼神什麼的都會不一樣。
所有元素都要協調,呈現出來的要是一個真實的人,不能又一絲一毫的彆扭。
之前已經做出很多人物模型,活笑容、或悲傷、或痛苦,確定了陳昆為男主角之後,給了他一個星期熟悉劇本,就被拉來特效公司,開始采集表情和眼神了,並且放入模型中處理。
已經有成品出來了,看到那幾個神似陳昆,卻長得完全不像陳昆,也不像遊本倉、陳道銘、張翰宇他們自己的cg老頭,連連讚歎。
“想不到啊,國內的特效已經這麼厲害了。”
“其實表情捕捉技術的難度不在於技術,而是在於工作量大,要是在好萊塢的話,缺少足夠的動畫工程師,這項工作太累太繁雜了,可是華國的動畫工程師,卻比好萊塢要敬業多了。”羅伯在一旁解釋道。
這種又忙、又累、又多、又雜、又細的工作,錢還不一定多,好萊塢那些技術好的動畫工程師還真不一定願意乾。
雖說好萊塢特效行業遇到危機,很多人失業,但是全球電影產業在發展,不可能缺少特效,真正有技術的,是不可能失業的,隻有下層特效師才會有這個顧慮。
這麼麻煩,錢還不多,自然沒人乾,可是國內不一樣了,尤其是動畫工程師這一塊,國內不少的,而且國人從來不缺拚勁,論吃苦,那是全世界都數一數二的。
當然,前提是工資到位。
整部電影要動用500名特效人員,彆看人少,《鬼吹燈》都要2000了,可是這500人,不做其他的各種大場麵特效,電影裡沒有這些,隻做表情捕捉。
接著,李謙讓他們三位現在特效公司熟悉一下之後的數據采集工作,畢竟之前采集的隻是他們以往作品裡的數據,還是要真人采集的。
而陳昆,抓緊時間琢磨劇本和人物,該給他說的,李謙也交代了,其實他這個經曆的演員,分析個角色是沒有難度
李謙也在準備馬上到來的拍攝,花了十天的時間,去全國各地的實景片場去看了看。
包括長津湖、鬆骨峰兩大戰場,也是北棒戰場最激烈的兩個陣地。
這方麵,東北軍區給與了一定的配合,所有那個年代的裝備全部由軍隊提供。
至於錢
開玩笑,軍隊還缺裝備,試射一發東風導彈就幾個億下去了。
更何況,那個年代的蘇式裝備,早就落伍了,賣給阿三人家都不一定要,人家隻要美械,頂多賣給非州。
賣給非州,還不如支持一下李謙。
劇本送審的時候,包括軍方在內的所有部門,可是全部讚同的,甚至光電還隱晦地提醒,如果可以的話,多些戰爭鏡頭。
韓三坪說的那些不要影響中美和平,不要醜化美軍,壓根沒人提。
連戰場,都是東北軍區某個師專門拍了參謀來指揮布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