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是立項拍攝,魔改版難度大,投資不低,市場前景沒辦法保證,說不定就得翻大車。
魏陽隨口瞎聊,並沒有當回事,類似的情況太多了,哪個成熟編劇沒有個幾十個靈感創意,彆說立項了,能變成劇本乃至大綱的十不存一。
不過李家航挺喜歡這個設定:“這要是能拍出來,我肯定去看,多有創意啊。”
他還像模像樣的討論,搞的魏陽又琢磨出不少設定。
“五虎將搞一個金木水火土+兵器神獸設定,關羽青龍屬木,張飛是虯蛇屬火,趙雲是水白龍,黃忠是土虎,馬超是金鳳。”
“蜀漢是五行八卦,曹魏搞一個諸天星宿,東吳……暫定。”
“呂布來一個天魔血脈,所以天下無敵,同時不容於世,這是不是有點和陳大導那個撞了。”
“宿命論,來一個大漢天命一分為三,開篇就是黃巾葬漢,貧道張角,請大漢赴死。”
“……”
魏陽天馬行空,想一出是一出,有些想法還算靠譜,有些就純粹是扯淡,不過當說到黃巾和張角,他突然有些若有所思。
三國熟悉的曆史人物搞高武,容易讓觀眾接受不了,風險很高。
但張角是道士出身,本來就有一定神秘色彩,在他身上做一定的高武提升,大眾的接受應該會很高。
那是不是可以就這個人物作為高武三國的開篇試一試水呢?
如果觀眾接受度高,打響名氣,直接可以以黃巾起義的節點,然後順著劇情往後拍。
況且,就算不搞什麼高武三國係列,張角這個人物其實本身就挺適合做部電影的。
魏陽回想起上輩子,這個角色因為一部分網文設定,多了一層極強的為民請命的色彩,又是漢末和三國的關鍵節點,人氣非常高。
不管是高武三國的道士滅天命設定,還是就本身曆史而言。
一個出生小富之家的人,出家為道,遍布天下,施符救人,傳播信仰,聚眾百萬,一呼則天下應,硬生生葬送了四百年大漢國運,拉開了三國逐鹿的帷幕。
這個角色的傳奇性絕不次於那些三國名人,甚至由於本身的篇幅較短,更適合改編電影。
作為一個優秀編劇,當想到以張角為主角拍電影時,結合一些其他設定,一個大致劇情脈絡就已經清晰。
高武還是曆史且不論,按照劇本三段式,開頭是背景設定。
東漢末年,朝廷黨錮,百姓多災,張姓道人拜師學藝,而後有感民生艱辛,百姓困苦,施符救人,甚至是孤身入疫區。
然而,學道救不了大漢,當意識到朝廷腐敗,士族豪強為禍,視天下和百姓為豬狗,張角決心改變,傳道太平。
然而因叛徒出賣,被迫起義,黃巾亂天下,最後因為種種原因,得到一個悲劇結尾。
但黃巾雖死,為禍的朝廷命不久矣,士族元氣大傷,也讓所有人都知道,被視為豬狗的百姓逼急了也會咬人的。
為民犧牲的悲劇英雄式的人物+三國大IP,人物弧光,劇情脈絡和高潮都清晰。
魏陽是真覺得這個項目有搞頭。
什麼高武三國係列,說實話,涉及的東西太多,需要考慮的東西也太多,前景不明,魏陽更偏向打嘴炮。
但這部張角的個人電影,他還是吃得下的,撲街了也賠得起。
魏陽是個文抄公,他從不避諱這點,也從來沒想過放棄這個優勢。
但作為一個職業編劇,從內心裡他還是想要拍出一部成功的個人原創作品。
完全原創一個故事,說實話,魏陽有點心虛,不是寫不出來,是怕質量不高砸牌子。
但不完全原創,在原有故事的前提下進行魔改和優化,魏陽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做這個,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和優秀思路。
魏陽靈感迸發,甚至請了兩個小時的假,自己待在化妝間記載了不少關於這個電影的想法。
《黃巾
魏陽把暫定的電影名字記下,打算回頭好好挖掘一下資料,慢慢豐富劇本。
這個項目,魏陽不說鐵了心開拍,但興趣是很大的,可什麼時候啟動項目,現在還不好說,但短期之內是不用想了。
不管夾雜不夾雜高武元素,想拍出夠檔次的黃巾起義,製作費用絕不會低。
現階段魏陽還是一個電影新人,不管是主演還是製作,他的號召力都不足以撐起這個體量的電影。
所以就算劇本寫好了,魏陽也要等到一個相對合適的時機,才能推動這個項目。
魏陽對《黃巾這個項目抱有很高的期待,兩輩為人,這還是他第一部有望上院線的原創電影劇本呢。
其他項目再好,都是抱養或者說是偷來的,這才是地地道道的親兒子………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