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045(1 / 2)

寒門天驕(科舉) 清涴 19977 字 9個月前

公孫瑾安排得十分妥當,蕭景曜在宅子中確實有種賓至如歸之感。管家還會時不時過來給宅子裡添置點東西。每到這個時候,蕭平安就偷偷站在一旁,仔細觀察管家的一言一行。

蕭景曜有次看到了,頗覺奇怪,好奇地詢問了蕭平安一番。蕭平安則回答道:“公子以後肯定也能當大官,到時候我應當也是公子的管家。所以我要努力觀察陳管家平時怎麼做事,怎麼安排活。”

蕭景曜拍了拍蕭平安的肩,笑道:“陳管家確實十分有能耐。你若是能學到他一半的能力,也足夠了。”

蕭平安認真點頭,“我會好好學,要是學不好,以後我就乾點雜活,絕對不給公子拖後腿。”

蕭景曜覺得蕭平安這份心很是難得,又鼓勵了他一番。

有公孫瑾照看著,蕭景曜確實省了不少事。比如國子監一些學生聽到了蕭景曜的名聲,想邀他出來聚個會順便讓他見識一下國子監學生的優秀風采。結果一打聽,蕭景曜竟然住在公孫大人名下的宅子了。公孫瑾可是國子監祭酒,對國子監學生們的壓迫力簡直是百分之二百。最先提出這個主意的學生都默默閉上了嘴,那可是國子監祭酒啊,一個不順心,他們這幫可憐的學生就慘了。

國子監的學生們,誰還沒領略過公孫瑾收拾人的手段呢?

蕭景曜名氣雖大,他們心裡也確實不服氣,想給這個外地考生一點顏色看看,讓他明白京城讀書人誰是老大。但一看,哦豁,這位外地考生身後站的是公孫瑾,惹不起惹不起,溜了溜了。

換成六部尚書,國子監的學生們都不會溜得這麼快。奈何縣官不如現管,公孫瑾在國子監積威甚重,學生們見了他就忍不住心裡發顫,誰還敢主動惹事惹到公孫瑾眼皮子底下去?

國子監的學生們都奇了怪了,明明公孫大人一派光風霽月,氣質溫和,從不疾言厲色,為何他們見到公孫大人,就忍不住心肝發顫呢?

一定是公孫大人收拾學生的手段太折磨人了。

蕭景曜不知道,他住進公孫瑾名下這間宅子,還能讓他省去這樣一個大麻煩。

但蕭景曜還是感受到了有名師指點的快樂。

公孫家算是世卿世祿之家,鐘鳴鼎食富貴迷眼暫且不提,最重要的是,身為世家的公孫家,藏書何其多!

公孫瑾從小就在經書堆裡長大,剛學會說話就被長輩抱在膝上聽文章,家中藏書看了個遍。如公孫瑾這樣的大才,即便記憶裡不像蕭景曜過目不忘,堪稱照相機,但記性也絕不會差到哪兒去。再加上公孫家一直在權力中樞,耳濡目染之下,既能做錦繡文章,又能參透官場那些彎彎繞繞。

蕭景曜進京之後,第一次拜見公孫瑾時表現得太過出眾,讓公孫瑾見獵心喜,一顆愛才之心怎麼都止不住。

國子監祭酒也能算是老師,當老師的,見到天賦卓絕的學生,真的很難忍住不指點一番。

蕭景曜正好腦子裡存了個府學藏書樓。常明府雖然放在整個

大齊的所有府中,勉強隻能排個中等。但大齊對文教這方麵格外重視,各大府學,不論規模大小,藏書樓的書基本都差不多。有的地方府學的教諭們,還會拿出自己的藏書抄一份給府學。他們從府學藏書樓抄了許多書,再把自己家的藏書抄個一兩本放進去,也算是互惠互利。

不過一般府學學生也不會像蕭景曜這麼變態,把府學藏書全部看完。

倒不是他們不愛看書,而是府學藏書樓中的書太多太雜,他們實在看不過來,隻能挑自己最需要的書來看。畢竟還有科舉這座大山壓在他們頭上呢。就好比後世高考生在高中期間認認真真聽課刷題寫試卷已經用儘了所有力氣,再讓他們去看什麼超出高考考試範圍內的書,彆說他們自己沒時間,就算他們有點興趣,家長和老師一般也會攔著。

要有取舍。

蕭景曜純粹是以自己變態的天賦和遠超常人的毅力,硬生生將藏書樓裡的書全部看完的。記憶力好對蕭景曜來說也隻是錦上添花,很多書籍的內容,並非是背下來就等於學懂了的。蕭景曜一遍又一遍的複盤,從史書記載中找作者的生平,再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朝堂上的一些黨爭主張,才能理解作者的一些主張。另一些實用類的書籍,理解的難度更大,蕭景曜也硬生生啃了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蕭景曜肚子裡的墨水,不說和公孫瑾旗鼓相當,起碼也超過了九成的人。公孫瑾勝在比蕭景曜年紀大,家中藏書多,還有宮中的藏書閣,他這個國子監祭酒都能去看。

蕭景曜來京城後,和公孫瑾見的第一麵,公孫瑾隻是考校了他正統的四書五經以及各種注解典籍。就這點,蕭景曜都給了公孫瑾極大的驚喜,讓公孫瑾控製不住雕琢美玉的念頭,到了休沐日,又將蕭景曜請回了公孫府,繼續指點蕭景曜的功課和文章。

公孫瑾的才學自是不必多說,能坐穩國子監祭酒這個位置,讓文武兩邊的官員全都心服口服,可見公孫瑾的本事。武將們學問比不過讀書人,在念書上不會瞎逼逼,文官們…嗬嗬,要是公孫瑾真的才學不夠,他們早就把公孫瑾給諷刺成奸佞小人了。

同樣是跟在官員學習,蕭景曜感受到了京官和地方官的區彆。如尹縣令,少說多做,帶著蕭景曜親力親為,去鄉間地頭走一遭,和農戶們聊聊天,拉拉家常,去感受真正的民生現狀。

公孫瑾則不同,國子監祭酒的位置也不需要他前往田間地頭。或者說,絕大多數京官,都不需要這麼乾。他們處在大齊的政治中心,對政治的敏銳度的把控才是最要緊的。彆說官員,就連京城中的平民百姓,對朝堂風向標都比旁的地方的百姓敏銳得多。

公孫瑾在指點蕭景曜的文章時,還會告訴蕭景曜六部閣老等大臣們的主張,翰林院那幫學士們的偏好,在給蕭景曜改文章的時候,隻略微改動幾句話,就能讓蕭景曜眼前一亮。公文寫作,還得是官場中的高手。

公孫瑾在指點蕭景曜的文章之餘,也會和蕭景曜聊些彆的話題。這一聊可不得了,公孫瑾驚奇地發現,不管他提到什麼內容,

蕭景曜都能接上話。上到先秦諸子百家,下至販夫走卒鄉野小調,蕭景曜通通都能接上話。

公孫瑾還是第一次碰到如蕭景曜這般聰明的後輩,當即大喜過望。在指點完蕭景曜的課業後,還把蕭景曜帶去了書房。

公孫瑾嘴裡的書房,其實算是公孫家的藏書樓。裡麵擺了好多個頂天立地的大書架,密密麻麻放滿了書。蕭景曜去過的府學藏書樓,裡麵的書都未必有公孫家的多。

什麼叫詩書傳家啊?戰術後仰。

蕭景曜想到自己當初對蕭元青開玩笑,說要把府學的珍本都抄一份留給子孫,再加上能在書局買到的正統經史典籍,日後,他們蕭家也能算是詩書傳家。

現在一看真正詩書傳家的公孫家,蕭景曜頓時覺得自己以前還是把話說的太滿了。

這麼多書,他一個人抄要抄到何年何月?果然,能成為世家的,底蘊都不是一般深。

公孫瑾還在那兒謙虛呢,“這是公孫家部分藏書,還有些書放在彆處,一間屋子裝不下。”

這個時候,蕭景曜就格外想念後世便捷的購物方式。這個時代,買書確實能去書局,但書局賣的也就是讀書人最需要的那些四書五經。更深層次的書籍,不好意思,買的人太少了,不賣。或者說,書局自己也沒有,沒辦法印刷。哪像後世,想要什麼書,上購物網站直接下單就行,還能貨比三家挑個最好的出版社的出版作品。隻要房子夠大,買的書裝滿幾棟彆墅都行。根本不愁購買渠道的問題。

現在可不一樣。尋常讀書人最多隻能接觸到府學藏書樓的書籍,那裡麵的書籍也基本涵蓋了他們考試的需求,還有些“雜書”,全憑各自興趣愛好去看。再一些珍本,那就是書香門第的藏品,輕易不示人。

這也是為什麼科舉考試以來,雖然給了寒門學子晉升通道,但錄取的考生人數還是富貴人家出身的多。

沒錢沒底蘊,想出頭實在太難。真正從貧家走出來的,無一不是天賦異稟之輩。心性毅力,都不是富家子弟可比的。

蕭景曜這種小富之家,勉強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蕭家倒是不缺錢,但蕭景曜有錢也買不到一些書。要不然,蕭景曜怎麼還要苦哈哈地去抄書呢?

實在是現在市麵上賣的書的種類根本不多。

公孫家的藏書,蕭景曜抬眼掃過去,頓時眼神大亮。好多書他都沒看過!

公孫瑾毫不意外蕭景曜會有這般表現。或者說,每個讀書人來到這裡,都會像蕭景曜這般眼神大亮,仿佛遇到了寶山。

公孫瑾也以自家的藏書為傲,沒點底蘊,世家還如何稱世家呢?

雖然現在大多世家已經覆滅,少部分留下來的,也不複往日榮光。但公孫家這種曆經幾朝幾代,還能出一大堆帝師的顯赫家族,顯然是世家中的翹楚。

公孫瑾對蕭景曜十分大方,“你的文章多有巧思,有些舉措便是放在朝堂上,也會讓百官拍手叫好。不過你的一些想法太過天馬行空,可以再多看看這類治理災情的書籍。

汲取前人的智慧,再結合你自己的想法,才是上策。”

這哪是讓蕭景曜來看書的啊,分明是給蕭景曜進行針對性訓練,再來拔高他的雜文和策問水平的。

公孫家祖上出過的人才太多,雖然現在被打趣說是帝師家族,但公孫家其實也出過將一方治理得蒸蒸日上的地方大員。

他們采取的治災救災的辦法,怎麼根據地形地勢因勢利導,怎麼安撫民心,怎麼給朝廷打報告,以及怎樣處理地方和中央的關係,怎樣平衡地方衙門和軍隊之間的關係……公孫家的先人晚年時,把自己的為官經驗編寫成書,和家中藏書一起留給子孫後人。隻要這些東西在,哪怕時局動蕩,天下大亂,公孫家族人不得不避禍,或是有人在朝政中落入下風,給人把柄連累全族。隻要還有族人在,隻要還有這些藏書在,無論公孫家如何落魄,隻要後代中能出一個腦子靈光的,必定會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

這才是詩書傳家,世代不移的關鍵。

公孫瑾當然沒把祖先們留下的東西放在這間可以用來接待外人的書房裡,但就是這間書房的東西,都足夠蕭景曜受益終身。

除了諸子百家的經史典籍之外,還有醫書農書匠人集兵書卜筮星圖等等,範圍之廣,幾乎涵蓋了大齊各行各業。蕭景曜甚至還看到基本飲食點評書,也不知是哪位貪嘴的先人留下的。

蕭景曜忍不住想起來和自己保持著書信往來的那幾位工科大佬,還有對星象情有獨鐘的唐振源,心頭更是一陣火熱。

要是他們見到這些書,怕是就跟老鼠掉進米缸了一般,美得暈乎乎,不知今夕是何年。

蕭景曜不由開始思考起來,公孫家有理工科大佬的可能性。

書房這麼多專業書,公孫家但凡有一個對數理化感興趣的人才,有這些知識打底,想必現在的成就比其他迷迷糊糊自己摸索的人要高一些。他少走了多少彎路啊!

這麼想著,蕭景曜便試探地開口問公孫瑾,“大人,學生瞧見這裡有許多格物方麵的書,倒是想到有幾個書信來往的好友,他們一心沉溺在算理機械之中,乾著一些在外人眼裡,算是匠人的活計。有一位正在嘗試改進水力紡車,改了好幾年,最近來信中說是已經有了眉目,再改幾次,就能讓水力紡車以更小的水力,帶動紡車高速運轉,從而織出更多的布。如此看來,格物算理之學用好了,也能為百姓帶來許多便利。?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公孫瑾眉頭微揚,輕笑著點頭道:“確實如此。這幾人倒是與我家裡一位後輩誌趣相投。那小子也是從小就喜歡這些雜書,沒少挨他爹的訓。”

蕭景曜的眼神更亮了,“大人家也有這樣的晚輩嗎?”

“當然有,我那個不爭氣的弟弟沒少他兒子不務正業。”公孫瑾又是一笑,“不過那孩子主意大,自己跑去江南那邊,說是找到了誌同道合之人,等他做出了成就再回家讓他爹看看。”

古代版為了夢想離家出走哇。蕭景曜頓時心生敬意。

公孫瑾又笑著瞥了蕭景曜一眼,“怎麼?打上

我家這些書的主意了?”

蕭景曜有些尷尬,“學生隻是想起那幾位友人,他們若是見了這些書,定然會興奮不已,甚至廢寢忘食,晝夜研讀這些書。”

?想看清涴寫的《寒門天驕(科舉)》第 45 章 045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公孫家也不是敝帚自珍的家族。你說的那幾人,若是我沒猜錯,怕是也同我那個侄兒有些來往。一心鑽研算理格物的讀書人不多,彼此間都有書信往來。這些書,那小子早就抄了幾份,也不知給了多少人。”

蕭景曜不禁有些羞愧,“是學生狹隘了。”

“無妨。”公孫瑾不在意地擺擺手,“一般人家的藏書,外借都不易,你有所顧忌也正常。我們公孫家也有不外借的書,這些書在家族看來都是小道,傳出去也無礙。”

蕭景曜對著公孫瑾拱了拱手,以示自己的敬佩,心裡則在想,不知公孫瑾這位離經叛道的侄子,是不是真的同那幾位大佬有聯係,下回寫信可以問一問這事兒。

公孫瑾則讓蕭景曜先彆想這些事,好好看書,每天寫一篇雜文一篇策問,到了休沐日都拿過來給他檢查。

蕭景曜自然連聲應下,名師公孫瑾一對一指導,多少權貴子弟都享受不到的待遇,誰拒絕誰傻。

蕭景曜幾乎每天都泡在公孫家的書房裡。他看書快,記憶力強,但這些書的內容並非隻要死記硬背就能理解的。貪多嚼不爛,蕭景曜大多選擇記個兩三本,回家休息時,再慢慢在腦海裡複盤,逐字逐句理解。

晃眼又是一個月,京城的雪下得更厚了。每天清晨,大戶人家門口,都有下人拿著掃把認真掃雪,免得主家出門,踏進雪坑裡,濕了鞋襪。

蕭景曜還是雷打不動地前去公孫瑾府上看書,他現在穿的是內裡有毛的氈靴,外頭披了件裘衣,縮在裘衣裡的手還捧著個小香爐,裡麵放了上等的銀絲炭,一點煙霧都沒有,放幾塊在香爐裡,能燃幾炷香的時間,夠蕭景曜從宅子去公孫府路上取暖了。

不過天氣委實太冷,潑水成冰的時節,蕭景曜踩在雪地上,也覺得腳底的寒氣一陣又一陣。到了公孫府時,蕭景曜的雙腳幾乎冷到沒有知覺。雖不至於“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但也冷得直打哆嗦。好生體驗了一回古人求學之艱辛。

好在蕭景曜身子骨強健,喝了杯熱茶便緩了過來,繼續聽公孫瑾的指點。

這段時間下來,公孫瑾對蕭景曜的態度越來越溫和。若是說公孫瑾之前隻是出於愛才的心裡,才對蕭景曜多加關照。那麼現在,公孫瑾對蕭景曜的愛護,除了惜才之心外,也有幾分師生情誼。

蕭景曜也會做人,還有個情商滿點的親爹。蕭元青都不用蕭景曜多操心,一聽說公孫瑾願意指點蕭景曜,蕭元青早就為蕭景曜準備好了最合適的禮物。不一定貴重,卻足夠貼心。

公孫瑾心裡很是熨帖。

兩人交流多了,除了功課和聊其他學問之外,公孫瑾還會對蕭景曜說一說京城內各個高官的性情喜好,以及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

對於蕭景曜來說,這一塊知識點基本算是空白。還是吃了

出身不高的虧,蕭景曜能知道六部尚書是哪幾位大人就不錯了,至於他們的家族和姻親關係……不好意思,這個內容超綱了,蕭景曜想打聽也打聽不出來。

這些人際關係日後可是能派上大用場的,蕭景曜聽得格外認真。

公孫瑾見蕭景曜專注的眼神,心中又是一笑,隻覺得蕭景曜聰慧剔透得簡直過分,天生就知道哪些東西要緊。對於他這個年紀來說,委實難得。多少官員在官場蹉跎半輩子,都領悟不到這點,蕭景曜卻仿佛天生就懂,不需要人刻意提點,他就能在一堆東西選出對自己有用的。

這是天授,一般人根本學不來。

公孫瑾心裡也暗暗鬆了口氣,心說蕭景曜既然有這份機敏,他先前一時高興太過,讓蕭景曜在正寧帝那裡掛了名,當時他還有擔心,這對蕭景曜來說不知時好時壞。如今見蕭景曜心思靈透,公孫瑾也放下了心裡的擔憂,隻覺得這對蕭景曜來說也算是一份機遇。

而蕭景曜現在的表現,讓公孫瑾相信,他能抓住這份機遇。

公孫瑾待蕭景曜如此寬厚,自然也讓公孫夫人上了心。對方心裡一琢磨,試探地問公孫瑾,“夫君如此看重蕭景曜,想必他的才學確實出眾。如此出類拔萃的年輕人,夫君可是有意和蕭家做親?”

十三歲的少年舉人,便是放在京城,也足夠引人注目。要不是蕭景曜每天往公孫府跑,一看就是和公孫瑾關係匪淺的樣子,蕭景曜現在住的那間宅子,門檻都要被媒婆給踏平了。

所謂五十少進士。這個時代,五十歲才中進士都算年輕人,蕭景曜這個十三歲的少年郎,在一眾舉人中,當真是年輕得太過突出了。要是他這次能順利考中進士,那更是了不得,大齊還沒出過這麼年輕的進士呢。

家裡有閨女的,怎麼看蕭景曜都覺得這是個極好的女婿人選。長得俊,有才華,還年輕。就算本來就打算拿女兒來聯姻的人家,都十分心動。他們雖然想拿女兒的親事為家族收攏更多的優秀人才,但也不想落個不顧女兒死活的名聲。把女兒嫁給四五十的進士當填房,進門就當娘,還是把女兒嫁給前途無量的十三歲舉人。隻要腦子沒毛病的,都知道選哪邊。

公孫夫人想到婚事上,也不意外。隻可惜公孫瑾沒有適齡的女兒,不然的話,公孫夫人都想讓蕭景曜當自己的女婿了。

公孫瑾倒是沒想到這一層,不由失笑,“我看景曜還沒開竅,會試要緊,婚事各有各的緣法,暫且彆去拿這事讓他分心。”

在公孫瑾的指點下,蕭景曜這段時間的文章又有了質的飛躍。雜文公文基本寫得與朝中大臣無異,用詞老練,言之有物。策問就不用說,蕭景曜本就腹內有乾坤,再加上公孫家的那堆藏書和公孫瑾一對一的指導。看公孫瑾越來越滿意的神色就知道蕭景曜的策問水平有多高。

蕭景曜不知道的是,公孫瑾沒告訴他,就算把他現在的策問拿去翰林院,讓那些滿腹經綸的清高翰林們看了,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不過公孫瑾沒對蕭景曜明說,生怕蕭景曜驕傲

到了年關,蕭景曜婉拒了公孫瑾讓他去公孫府一起過年的邀請,和蕭元青蕭平安,再加上張伯卿幾人,一起簡單地吃了頓年夜飯。

過了年,會試的腳步就更近了。各地舉人陸陸續續趕到京城,本就繁華的京城更添幾分熱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