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055(1 / 2)

寒門天驕(科舉) 清涴 18217 字 9個月前

蕭景曜十分不解。這些日子他也沒再見過寧王。他們兩人上一次見麵,隻有上回福王來養心殿告狀,正寧帝讓寧王滾來挨罵,無辜的蕭景曜旁觀了全程,慘遭寧王記恨。

要是說寧王這是想拉攏自己,蕭景曜覺得這事兒也不太對。寧王那種高傲自大的性格,不大看得上蕭景曜,所以在看向蕭景曜時,也沒怎麼掩飾自己厭惡的目光。若是寧王真的有意拉攏蕭景曜,也不會是這種偷偷施恩的風格。以他的性子,必然要大肆宣揚他對蕭景曜的恩情。

反正不管蕭景曜上不上鉤,這麼一宣揚,寧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蕭景曜在得知自己還沒進翰林院之前,寧王就開始給自己使絆子的事兒後,很是無奈。仔細琢磨了一下,蕭景曜才大概猜到了寧王的腦回路。

蕭元青和竇平旌交情匪淺,哪怕現在竇平旌領了禁衛軍統領一職,得了空還是會來蕭府找蕭元青玩。

一個竇平旌也沒什麼,誰不知道承恩公脾氣暴躁不好惹,族中幾房都被他攪得七零八落,是個能眼睛都不眨地拆掉自己家族的狠人。這樣的光杆司令,又沒什麼大本事,隻靠正寧帝寵愛,其實也沒什麼實權。

就算竇平旌現在是禁衛軍統領,這個職位非正寧帝心腹不可任。但竇平旌多年來不靠譜的行為太多,大家都沒把這當回事。畢竟以竇平旌觸怒正寧帝的頻率,誰知道他這個禁衛軍統領能當多久。

正寧帝和竇平旌這對表兄弟,相處方式十分魔幻。朝中大臣對正寧帝削了竇平旌的官職,又把竇平旌找回來乾活這種事都麻木了。最高記錄,竇平旌一個月內被削了五次,又被消了氣的正寧帝叫回來繼續乾活。

一個月三十天,竇平旌這換官職的速度,要是有個什麼“曆史上換官職最頻繁的大臣”之類的評選,那竇平旌必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所以禁衛軍統領這個官職再要緊,其他人確實也沒把自己對竇平旌的重視程度往上提一提。

這邊剛重視他幾分,那邊他就被正寧帝再次削成白板滾回家閉門思過,這不搞笑呢?

所以朝中大臣都知道承恩公受寵,但也都不認為承恩公是個有本事的人。他又沒有族人互相幫助,甚至不被族人放冷箭都算是老天保佑,誰會把他當成對手啊?

承恩公可怕不可敬,皇子黨們奪嫡都沒把竇平旌算進去。

每到這個時候,野心勃勃的皇子們和他們背後的支持者都覺得太子也怪不容易的,明明有個好外家,開局就拿到一手好牌,愣是被承恩公給拆了個四分五裂。

太子母族和皇帝母族乃同一家,皇帝還把對生母的眷戀和感情全都投放在了母族。這是什麼天胡開局?

光是靠這一點,太子就一隻腳踏入不可撼動的地位圈了。

誰知道還能有自拆家族這種騷操作呢?

哪怕是摩拳擦掌準備把太子拉下來自己上的寧王,一想到竇平旌,都想對太子說一聲同情。

這可真是讓他們想破頭

都想不明白的壯舉啊。

蕭景曜倒是覺得竇平旌很聰明。這些天相處下來,以及蕭元青嘴裡透出來他和竇平旌相處的情況,蕭景曜都能確定,竇平旌一點都不傻,沒大本事是真的,但不至於太離譜。這一手操作雖然騷,但不也順利地將承恩公府從奪嫡的漩渦中給摘了出來?

這麼一看,那些鉚足勁抱著自己的九族到處鑽營,想掙個從龍之功的家族,指不定誰傻呢。

竇平旌都混賬成這樣了,大家也習慣性將承恩公府排除在奪嫡之外。但血緣關係是斬不斷的,竇平旌就是太子的親舅舅。娘親舅大,舅舅的地位,幾乎就比父親弱一點。竇平旌的動向,還是會被奪嫡的人牢牢關注。

本來蕭景曜這個六元傳奇狀元就有夠惹眼了,不過他年紀小,蕭家又隻是普通人家,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就算蕭景曜名氣再大,蕭元青和竇平旌交好也沒什麼關係。尤其是在查出蕭元青過往的一些豐功偉績之後,其他人更是忍不住嗤笑一聲,覺得果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承恩公這等不學無術的混賬,果然就和廢物紈絝聊得來。

直到正寧帝給蕭景曜賜婚。

看看蕭景曜未來的妻子是何人,顧將軍唯一的女兒,在家極為受寵,是顧將軍和吳將軍的心頭肉。正寧帝又不搞鳥儘弓藏兔死狗烹那套,顧將軍的威望幾乎達到了頂點。

這個時候,竇平旌和蕭元青的關係,在一些人眼裡,就格外礙眼了。

顧將軍幾乎算是大齊現在的武將之首。武將代表什麼?兵權!

寧王隻要一想到竇平旌和蕭元青交好,蕭景曜會因為這層關係天然對太子有好感,顧將軍又因為蕭景曜這層關係稍微偏向太子……寧王當真半夜都睡不著覺。

所以寧王決定先下手為強,在蕭景曜還未進入翰林院任職之前,就稍稍動了點手腳。

蕭景曜確實有才華,他這份才華,沉澱十多年也無妨。

隻要蕭景曜不出頭,老老實實窩在翰林院,顧將軍就不會因為蕭景曜的緣故而選擇支持太子。

雖然蕭景曜覺得寧王這個腦回路有點扯,但他琢磨了許久,也觀察了寧王的行事作風後,最終得出來這個結論,應該是有八九分靠譜的。

想通這點後,蕭景曜也很無語。顧將軍在寧王眼裡到底是個怎樣的莽夫形象?他這等立下大功的將領本就容易遭帝王猜忌,再跑去參與皇子奪嫡的事,是嫌自己的九族活得太長了嗎?

蕭景曜不懂,但蕭景曜大為震撼。

顧將軍都回京好幾個月了,一直謹言慎行,兵權也交得利索,擺明了就是功成名就後想帶著一家老小過點舒心日子,什麼麻煩都不想參與。大兒子廢了一臂,日後不會再有上戰場的機會,小兒子更是投戎從筆,考了個秀才功名,明擺著不想再走武將的路子,隻想一家人和樂融融過點幸福美滿的小日子。

結果寧王竟然覺得顧將軍會因為蕭家和竇平旌的交情而站隊太子?

蕭景曜撓了撓頭,簡直不知道該說寧王特彆有未雨綢繆的

意識,還是該說寧王眼瞎,一點識人之明都沒有。

朝中官員互相結親的多的是,按寧王這種算法,滿朝文武都是拐著彎的親戚,還分什麼太子黨和寧王黨?

有個好嶽家的長處再次體現出來。顧家先祖追隨本朝太/祖起事,顧家是實打實的開國功臣之後。就算顧家世代鎮守邊疆,在朝中也有自己的關係網。

或者說,在外戍邊的武將,在朝中花的心思也不少。畢竟有兵權的將領容易遭帝王猜忌是不爭的事實,他們知道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但他們又不在京城,和皇帝隔著上千裡的距離。武將們讀書少,又不是文盲,三人成虎的道理還是懂的。所以越是在外領兵,兵權在握的將領,越會在朝中打點關係。沒有彆的心思,就是為了在有人對皇帝說將領們壞話的時候,能有人在皇帝麵前幫他們說好話。

所以顧家雖然遠離京城多年,但對京城的關係網門兒清。

隻能說,能順利爬上來,安安穩穩當文官武將中的佼佼者的,都是智商情商爆表的家夥。真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文官老狐狸,武將鐵憨憨。

蕭景曜既然和顧希夷定了親,顧明晟對蕭景曜這個女婿也十分滿意,自然不會拿蕭景曜當外人。

顧家知道的一些消息,顧明晟和顧希維都會從中挑一些對蕭景曜有用的告訴蕭景曜。

世家和帝王共治天下的時代,世家子弟從小就有個重要任務,那就是背譜係。

自家祖上是誰,從何時發家,先祖當過哪些官,取得過什麼成績,和哪些家族聯過姻……從族譜第一頁的祖宗一直背到現任,其龐大的人物關係,比蜘蛛網複雜多了。能梳理清楚這些的,都是牛人。

更可怕的是,世家子弟們,不僅要背自家家譜,還要背彆人家的家譜。碰上不認識的人,先亮明自己的身份,雙方一聽,立馬就能從自己背過的譜係中扒拉出來對方到底是什麼來頭,順便還能扒拉一下諸如“我三曾叔祖的女兒曾經嫁給你表姑母的表侄”這類讓人聽了後立馬蚊香圈圈眼的複雜關係。

現在世家早已不複存在,勉強能稱得上世家的,也不能與當初輝煌的世家時代相提並論。現在的世家大族們當然不用再痛苦地背譜係,但他們要記的東西同樣不少。

比如朝中各位臣子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被家裡重點培養的官宦子弟,都是要背的。

蕭景曜本來需要自己去慢慢摸索,但顧將軍直接把顧家記載下來的朝中官員姻親關係譜給了蕭景曜一份。

看到顧將軍慷慨給他的這份資料,蕭景曜的眼皮就是一跳。好家夥,整整一箱子書,全是記錄官員們的人物關係網的。上到一品大員,下到九品小官,還有外放的封疆大吏們。要不是在朝中經營多年,絕對不可能整理出這麼詳實的資料。

眾所周知,現代人對於親戚關係上,不大理得清。有的甚至連堂親和表親都分不清。蕭景曜上輩子是孤兒,更加沒有家庭親戚的概念。穿越過來後,蕭家的家庭關係也很簡單,沒什麼需要來往的近親。冷不丁看到這麼多拐

著彎的親戚,饒是蕭景曜,都覺得腦瓜子有些嗡嗡的。

這玩意兒可真是……就算記下來了,要迅速反應過來正確的稱呼,也十分不容易。

不過蕭景曜並不是畏難的人,知道這些東西有用,蕭景曜花了一點時間,終於將京中官員們的姻親關係全都理清楚了。

然後就發現,早朝上站著的那一圈官員,東拉西扯的,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姻親關係。

也就說明寧王對蕭景曜的顧慮有多不靠譜。

朝堂上的官員看起來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到八十竿子下去,一定能打到一起。隻要扯得夠遠,大家都是親戚。

妨礙他們在朝堂上打出狗腦子了嗎?

寧王黨自己的小團體中,說不定還有太子黨的姻親呢。姻親算什麼,利益在前,就是親兄弟,不也會拚個你死我活?

哦,寧王和太子就是典型代表。

蕭家隻是蕭元青和竇平旌有些交情,蕭景曜和竇平旌的接觸都不多,寧王是怎麼突發奇想,覺得顧將軍會因為蕭家和竇平旌這一點接觸,而站隊太子呢?

就離譜!

蕭景曜覺得寧王腦子真的有病。

殊不知寧王現在得意得要命,每次見到太子都給太子一個嘚瑟到不行的眼神。

太子十分不解,但條件反射地覺得寧王沒憋什麼好屁,內心萬分警惕,火速命人去查寧王最近都乾了什麼事。

最後查出來的結果……太子拿著寫著結果的紙條,眼中冒出了無數個問號,“他在父皇麵前給蕭景曜說好話,讓蕭景曜得了賞賜,覺得這樣能順利地破壞孤和顧將軍的關係?”

太子滿臉茫然,孤和顧將軍有過什麼關係嗎?孤怎麼不知道?

當然,作為和寧王鬥得有來有往的對手,太子隻是迷惑了一瞬間,就反應過來了寧王的想法,當即心情複雜。

他倒是想借著竇平旌和蕭元青的交情,將蕭景曜拉攏到自己這一邊來,能通過蕭景曜和顧將軍府結一份善緣也不錯。但問題是蕭景曜滑不留手,太子就算想拉攏蕭景曜,都被蕭景曜不動聲色地避了開來。

在蕭景曜身上碰了幾個軟釘子的太子心中很是不快。

然後他又查到了蕭景曜一開始在翰林院的待遇,再順著這條線往下查,查到了秦學士和貴妃娘家的關係。

太子:哦豁。

本來太子對蕭景曜不接自己遞過去的橄欖枝之事有些不爽。身為地位穩固的太子,自從正寧帝登基後,太子就沒受過什麼委屈,圍繞在他身邊的人更是對他恭恭敬敬。就算是想把他從太子之位上拖下來的寧王,見了還是要恭恭敬敬地行禮。

蕭景曜不過是個六品小官,太子主動向他示好他都不接話,可想而知太子心中的惱怒。

不過竇平旌和蕭元青的關係不錯,太子和竇平旌這個舅舅的關係已經不複往日親密,也不想因為蕭景曜和竇平旌再起芥蒂。所以太子也就在心裡氣上了一氣,很快就將這事拋在了腦後。

誰知

道寧王突然來了這麼一招呢?

太子陰惻惻笑了,“破壞孤和蕭景曜的關係?得意拿鼻孔看孤?孤倒是要看看,蕭景曜知道你先前乾的那些好事之後,會不會再同你親近!”

蕭景曜本來想中立,明哲保身。太子氣消了後也默認了。結果寧王來上這麼一招,太子當即樂了,蕭景曜想兩邊都不站,但隻要他對你的惡感比對孤深,那就是孤贏了!

於是,蕭景曜就在翰林院中又多了位硬貼上來的同僚,乾勁十足地幫蕭景曜乾活,打點生活瑣事之餘,“順便”向蕭景曜透露了一下當初蕭景曜被分來這個養老之處的內情。

蕭景曜默默地看著對方許久,直到把對方看得額頭都開始冒汗,蕭景曜才緩緩露出一個笑容,淡淡道:“原來是這樣。怪不得我收到了陛下賞賜的大閘蟹。”

向蕭景曜透露實情的同僚:“……”可惡,就知道寧王故意使壞,先打壓,再施恩,又有意讓人將他施恩蕭景曜的事透露給蕭景曜。好在我們查到的東西更多,寧王想在蕭景曜麵前做好人也做不了!

不過聽蕭景曜這話,怎麼有種一來一回,扯平了的意思呢?

還是選擇保持中立啊?對方忍不住歎氣,而後安慰自己,蕭景曜保持中立就不錯了,總比被寧王拉攏過去得好。

蕭景曜也歎氣,自己隻是個朝中無根基的從六品小官啊,太子和寧王要籠絡新科進士,官宦子弟的楚行昭,江南士族並且和公孫家結親的陸含章不是更合適嗎?

蕭景曜又哪裡知道,太子和寧王之所以把目光放在他這個小官身上,除了顧將軍府的支持外,還有閣老們的原因呢。

六部尚書對蕭景曜的欣賞又沒瞞著,他們先前對蕭景曜的誇讚,篤定蕭景曜一定會入閣的話語,都傳進了消息靈通的太子和寧王耳朵裡。

傳奇狀元隻是一麵招牌,拉攏過來,更多的是牌麵影響,還有一點點可能性可以借助他再拉攏顧將軍府。但讓所有閣老們都斷定的未來閣臣之才……這麼個厲害人物,不搶到自己陣營裡難道等對方先下手嗎?

最先動手打壓過蕭景曜的寧王也是最先反應過來的,趁著蕭景曜剛進官場,還不熟悉官場規則,不明白自己被人下了黑手的時候,順道賣了蕭景曜一個人情。

蕭景曜若是不知道自己被人下了黑手,那這份人情,就得記在寧王頭上,總能和蕭景曜結個善緣。蕭景曜要是知道自己挨了悶棍,也未必能查到寧王頭上。最壞的結果就是蕭景曜查出這是寧王乾的,但有寧王為蕭景曜求賞賜在先,蕭景曜事後才查出自己挨了寧王的悶棍,兩相抵消,蕭景曜也不會對寧王心有芥蒂。

寧王的算盤打得很好,隻是低估了蕭景曜的本事。這家夥雖然是官場菜鳥,但上輩子從小被一幫體製內退休大爺大媽們教導,長大後自己開公司,也沒少和政府工作人員打交道。到了首富那個位置,和一省一把手相談甚歡也不是什麼稀罕事。人際交往,官場潛規則,蕭景曜一點都不陌生。

官場菜鳥確實不會察覺到自己被人坑了,

但蕭景曜是隻偽菜鳥,來翰林院當值的第一天就察覺到了貓膩。他自己有本事不說,還有個十分厲害的嶽家。兩相結合,蕭景曜早就知道了寧王給他使了絆子,記仇小本本上已經把寧王的名字寫在了第一位。

現在寧王還想高姿態地對蕭景曜施以小恩小惠……嗬嗬,蕭景曜要是能上這個當,乾脆現在就辭官回家得了。

吃不起官場這碗飯。

太子去查寧王對蕭景曜做過什麼事的行為,沒有刻意瞞著正寧帝。或者說,太子的大部分動作,都瞞不過正寧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