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姑姑臉色有些寡淡的聽完了六人水平參差不齊的表忠心的話,然後才道:“石常在,各位答應們,還有綠菊黃梅,都請坐下吧,娘娘還有事吩咐你們。”
敢情還不能走。
已經想好了回去後就換鞋抱著小黑豆去禦花園裡溜一圈的琳琅心裡有些失望。也不知道端嬪有什麼事要吩咐的,十有八/九和後天的中秋節有關。她一邊這麼想著一邊坐回了位子。
她猜得沒錯,餘姑姑傳達的第一件事就是中秋節那天的安排——過節當天,端嬪上午要去慈寧宮參加萬歲爺為太皇太後舉行的中秋筵宴,到了下午,還要盛裝出席在乾清宮舉行的皇室家宴。所以,萬歲爺賞下的小戲得在傍晚左右端嬪回鹹福宮後才能開場。
到了晚上才能聽戲?琳琅倒是覺得無所謂,再國粹她也聽不懂,可其餘五人卻很有些失望,本來說好是半天的小戲的,可要是在傍晚才開場,那最多隻能唱一個時辰了。
宮裡的規矩,戌正(晚上8點)一過宮裡就嚴禁出入,所有的宮門都要上鎖,鑰匙統一交到敬事房去。哪怕是乾清宮,康熙不發話,也是一樣的規矩。
其實要說起來,這宮裡能看戲的機會還是不少的,就在前兩天,僖嬪過生,長春宮裡就開了聽戲的小宴,升平署當天派了兩個很出名的班子去長春宮輪番唱了大半天。
而年初時,為慶祝康熙的萬壽和孝莊的聖壽,宮裡更是連台大戲一唱就是半個月的光景。
可這些熱鬨和鹹福宮裡的老女們毫無關係,這種社交場合,向來是貴人及以上分位的嬪妃才能有資格去的,常在答應要去,就得蹭所在宮室的主位娘娘的光。而端嬪因為失眠症的緣故,喜靜不太愛聽戲,除了必去的場合她一向是稱病婉拒的。而她必去的場合,如萬壽聖壽,又往往不能帶人。
所以,不管是慶答應還是石常在等人都很久沒有聽過戲了。
一時間次間裡的氣氛就有些沉悶,還是慶答應回過神來圓了場,“餘姑姑,娘娘還有其它的吩咐嗎?”
餘姑姑對她笑了笑,道:“至於第二件事,是關於今年抄經祈福的,娘娘最近總夢見二格格,就想著把今年的抄經日子提前一些,等過了中秋節,娘娘就會開始抄經。”
她話裡的二格格自然不是容妃生的二格格,而是指端嬪所生的兩歲就夭折的皇二女。
端嬪每年都會為自己夭折的女兒抄寫地藏經祈福的事,琳琅也是知道的。往年裡端嬪會在秋天裡抄經,地藏經共有十三卷,端嬪會每日抄一兩卷,在一個月裡把地藏經抄上三遍,然後把抄好的佛經供奉在禦花園裡的一個佛堂裡。她不止自己抄,還會讓其他人跟著抄。好在她並不硬性要求數量,隻是讓大家跟著儘個心意。
但是,出了次間,琳琅就抄經的事詢問慶答應時,慶答應也說——除了不認字的黃梅,其他所有人往年裡都會把地藏經抄完一遍的。
真是個壞消息!
琳琅一回梢間就沮喪得歎了一口氣。
原主在家中時是讀過幾年書的,字雖寫得不太好(和端嬪這樣出身包衣家族的小姐相比),但也不算差——她去舅家附學時,老師說她的一筆字已有童生的水平了,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一穿來就差點病死了,琳琅發現原主會的那些技能到了她這裡就不太好使了。不管是寫字、刺繡、還是穿著花盤底健步如飛……琳琅都隻繼承了原身大約不到一半的水平。
寫字大概隻繼承了三成半,估計也就是個蒙學的水平了。刺繡的話大概隻有兩成左右,最多能給扣子眼鎖個邊神馬的。
至於穿花盤底,琳琅現在都對穿著花盤底麻利地做下跪動作感到苦手,腳下隻有中間一塊能著地,下跪時真的很容易往前傾!還好去給端嬪請安時,宮女會在每個人的身前擺一個蒲團。
所以,雖然琳琅如今寫出的毛筆字在她自己看來已經很規整了,可和記憶中的一比,那就是小學生和高中生的差彆。
而抄經,那可是個絕對的技術活,一卷經文抄下來最好不見一個墨點。
琳琅一麵叫石楠和茴香給自己準備桌案鋪紙和磨墨,一麵拿起一卷地藏經看了起來。這地藏經和紙墨都是餘姑姑交代完任務後當場下發的。出了次間,琳琅趕緊問了慶答應,往常她們上交任務的時間。慶答應告訴她,在端嬪抄完前交都行。
那就是一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