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大方(2 / 2)

不過,要是琳琅現在是主位妃子,那再多給端嬪一個膽子,她也不敢再叫琳琅‘妹妹’。

已經前後院的住著,端嬪這會是真想和安嬪當對好姐妹的,見她不知道萬氏的性子,趕緊附耳悄聲道:“瑜嬪是個冷淡人,不喜歡有人叫她萬姐姐的。”

安嬪恍然點頭,等走上前時,也就一臉是笑的叫了琳琅一聲“瑜姐姐”。

見安嬪和端嬪都往瑜嬪的案幾前走,敬嬪趕緊也起身去問安。

琳琅一邊應酬新出爐的安妹妹和敬妹妹,一邊就囧囧有神。

話說連明顯比她大不少的敬嬪也連聲的叫她姐姐,這真的合適嗎!

等安端敬三嬪帶著各自的宮女都走開了,琳琅才發現今天她的前後座和以往大不一樣。

她的前麵坐著位一身蒙古大裝的老婦人,後麵卻是坐著一身玫紅色旗裝的大格格。

琳琅先笑著起身準備和蒙古貴婦見禮,蒙古貴婦卻是慢了兩拍才起身。

琳琅不以為意,又笑著先做了蹲福,蒙古貴妃又跟著行禮,她行的禮數卻不是蹲福了,隻見她向前半步,先屈膝然後再把右手按在了胸口。

一邊行禮,兩人就一邊互道吉祥。這一說吉祥話,兩人都有些怔,這一個滿語一個蒙語的,明顯語言不通啊。

跟著兩個長輩起身的大格格趕緊圓場,“瑜額娘,這是溫都爾郡王福晉,如今的溫都爾郡王是太皇祖母的外甥。”“福晉,這是瑜嬪娘娘,才生了十四阿哥的那位。”

溫都爾郡王是孝莊的侄子,也就是萬歲爺的表舅,那眼前的這位就是康熙蒙古那邊的表舅媽,再加上郡王可是超品爵位,難怪能坐在她前麵,四妃的後麵了。

不過,以往宮妃格格宗室女眷這三方不都是分開坐的嗎,琳琅一邊心裡覺得奇怪,一邊就謝過大格格,“大格格,多謝了。”

她轉臉道謝時,溫都爾郡王福晉的神情卻是一變,這位居然就是這兩年最得寵的瑜嬪萬氏!不是說她是老答應出身,已經滿三十了,還剛生了阿哥嗎,怎麼看著倒像個小姑娘!

謝過大格格,琳琅又轉過身來和老郡王福晉重新見禮。

接下來,等走完開場流程,坐著邊吃點心邊看歌舞戲曲時,她一個耳朵聽蒙古來的老福晉問這問那,誇這誇那,一個耳朵聽大格格不停嘴的兩頭翻譯,才明白今天的‘排排坐’為什麼這麼奇怪了,敢情她和大格格今天都是陪客啊。

琳琅本身是個完全的漢語咖,宮裡的官方用語也是漢語,還是標準的京片子,但估計是有些生僻詞,滿語和蒙語間更好轉換的緣故,大格格今天一開始就說的是滿語,而蒙古老福晉卻是一嘴的蒙古話……

到了中午散席的時候,儘完禮數,琳琅簡直是迫不及待的起身就走,天呀,太燒腦了,感覺就像一個打小就離家的四川人操著口四川話學了一上午的法語。

被迫上了一上午的語言課,到了下午,等琳琅到了乾清宮,發現蒙古老福晉居然還是坐在她的前麵,還一見她就笑,一臉的‘我們繼續熱聊吧’的話嘮表情。

琳琅:快說,到底是誰瞎排的位子!

等到了酉時(下午5點),終於乾清宮這邊也散席了,又上了兩個時辰的外語課,琳琅的心裡麵已經徹底頹了。等走完流程出了殿,她感覺自己都有點頭重腳輕。

就在不遠處站著的老福晉心裡懊惱得很,她本想要前倨後恭一番,可在草原上高高在上慣了,突然要她倒去討好人,還是個小輩,卻是一個生疏就使勁過猛了。

這可怎麼辦?老福晉心裡正使勁琢磨,卻看見琳琅一邊拉著大格格道謝,一邊就從手上褪下個鳳紋含珠的絞絲金鐲給她戴上了。

謝禮!老福晉已經有些昏黃的眼睛亮了。

端午節後的第三天,琳琅剛吃完午飯,格格就來了鹹福宮。

她來也是有正事的,昨天,溫都爾郡王福晉帶著兒子孫子進宮來給皇太後請安,卻是順便送了份厚禮給大格格,還托她也轉交給琳琅一份。

因為屋裡沒怎麼用冰,琳琅就叫甜杏給大格格打扇,她自己卻是拿著禮單看了,確實是一份厚禮:金器三件、銀器六件,還有俄羅斯那邊的舶來皮料三卷。

但也不算出格,在四九城裡蒙古人的大方勁也是老出名了。琳琅一邊想一邊就抬頭去看石楠,她伺候過的老太妃可就是蒙古人。什麼出格什麼不出格,石楠應該是很有數的。

石楠意會到琳琅的意思,笑著道:“主子,這溫都爾郡王福晉一向是個大方的貴人,往年啊,隻要她一進京,像奴婢這樣在壽安宮裡伺候太妃們的小宮女可都能得幾顆金瓜子了。”

蒙古人果然大方。

琳琅也就笑著把禮收了。然後,帶著大格格去裡間看了福寶。福寶正睡午覺,大格格直誇他長得好,“……既像瑜額娘,又像皇阿瑪!”

那是!琳琅聽得樂了。這小姑娘,才多久沒見,嘴越發的甜了。

結果,等大格格一走,東西入小庫房時,茴香帶著紅苕挨個檢查並造冊時,卻是從一個銀香爐裡滾出十顆碩大的珠光氤氳的東珠來。

這麼大品相這麼好的東珠,琳琅隻在康熙戴的禮冠上見過,連皇貴妃的頭冠上鑲的都沒有這麼大,估計皇後的頭冠上應該能鑲一顆。

琳琅:好吧,我這是攤上事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