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深深看了他一眼,猩紅的眸子由紅轉黑,怨氣被壓縮成一顆漆黑的珠子,掛在她脖頸上,裡麵是翻騰的嬰靈們和那些罪人的靈魂。
等一切塵埃落定,李蒼再看小孩,已經沒有了鬼物的氣息,她像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類小孩,隻是有些早慧罷了。
李蒼牽起她的手:“好孩子,從今天起,你的名字就叫李昭。”
昭,日明也。
以前的一切都和她沒關係了,從今天開始,她的未來光明而燦爛。
-------------------------------------
“原來是這麼回事,李老六華村一趟,多了兩個孫女,恭喜恭喜。”施慈靠在村口的大樹上休息。
李蒼牽著李昭,笑得十分得意:“這也算是老夫的緣法。”
說罷,他笑意收斂了些許:“隻是這種緣法,還是不要再來了。”
畢竟代價是無數條人命,未免也太過沉重了些。
施慈讚同地點點頭:“不錯。”
又問道:“那些尚在昏迷中的孕婦們怎麼辦?”
李蒼示意他不用擔心:“我托夢給她們,說是土地不忍見六華村傷天害理,將惡人們全都送到地府受罰了,並且已通知蝦兵蟹將過來善後。”
屆時要回娘家的就回娘家,要繼續留下的就留下,他會給她們留下足夠的錢財。
湘水什麼都不多,就是沉船和掉落的金銀財物多。
施慈頓時放下心來。
李蒼等他恢複了些許體力,才道:“村中的屍體自有蝦兵蟹將處理,但六華山上恐怕還得你我親自去走一趟。”
施慈表示明白:“那座‘義女塔’和那些墳沒有存在的必要。”
它們留下來隻能證明六華村的愚昧和可恨,與其放任不管,不如讓這些屍骨入土為安。
李蒼見施慈和他想的一樣,心下沉重的心情也輕鬆了些許;:“走吧。”
他知道施慈沒了法力,帶著他直接瞬移,身形一閃,就到了六華山上。
塔還是那座塔,墳還是那些墳,施慈此時的心情卻和剛來的時候不一樣了。
他看著李蒼一道水流擊碎了義女塔,大地裂開一條巨大的縫隙,無數白骨夾合著磚瓦落在裂縫裡,密密麻麻叫人心驚。
施慈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白骨,還全都是孩子的,哪怕她們已經報仇雪恨,還是有些不忍。
所有屍骨全都落在縫隙中,李蒼又將裂縫合上,其它盛著累累白骨的墳如法炮製,很快這一片就隻剩下金小婉的墳了。
施慈歎了口氣感觸頗多:“出門這一趟倒叫我漲了不少見識。”
李蒼抱起離開六華村就開始昏昏欲睡的李昭:“我亦如此。我向來不以最大的惡意揣測世人,但世人總叫我刮目相看。”
施慈望著遠方被太陽染成金色的雲:“人性總是複雜的,花開生兩麵,人生佛魔間,不外如是。”
六華村的事告一段落,李蒼感慨了一會兒將它拋之腦後,轉而邀請施慈:“不如道友去我洞府坐坐?”
施慈也將這段經曆放下,微微一笑:“多謝李老,在下正有此意。我原本就想拜訪李老,借李老藏書一觀……李老不會拒絕吧?”
李蒼也笑道:“你我經此一事也算好友了,借書這等小事,怎麼會拒絕?走,我帶你去嘗嘗湘江特產!”
二人相視一笑,一轉身就沒了蹤跡。
後記:
湘江而下有六華村,時有義士二人,深入此村。見村中多男童而無女童,問婦人,婦人曰:“後山去矣。”遂往後山。
少者見山中墳百餘座,奇之,又有塔名“義女塔”,複村中,問其故。村長以言誘之,曰:“義士矣!埋骨於此,悲哉!念其恩典,立塔為憑!”義士信,稱仁愛,乃大宴,三巡酒過,醉,困之。
老者亦以為奇,環塔觀之,遂入,大駭。塔中白骨累疊如山,俱孩童矣。怒而尋之,百餘墳俱白骨,有一孩童坐其中,氣息奄奄。老者憐之,賜名為珂,美玉也。
又一日,墳中怨氣驟起,聚為嬰,森森然,往六華村,曰:“眾人害我!”村中人爭相逃命,不果,俱亡,餘婦人二三。老少二義士從村中出,不知去處。
後有說書人聞此事,言:“噫!村中人重男童而輕女童,使數數童子埋骨,大惡!童子令其卒,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