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第 156 章(1 / 2)

朕隻想要GDP 初雲之初 12810 字 10個月前

帝後與東宮父子一道離席之後, 太子妃便也帶了庶子返回東宮。

她既沒有因為先前朱允炆在眾人麵前踩在她兒子的身上出風頭而憤怒,也沒有因為皇帝離開之前輕描淡寫的宣判了樓側妃的最終結局而對其語出譏誚。

看向朱允炆的時候,她語氣一如既往的和煦:“文哥兒?走了。”

席間不乏有人驚詫於她的涵養, 畢竟先前朱棣已經將話挑的足夠明白。

甚至有王妃低聲恭維:“到底是大嫂心胸開闊, 非比尋常,怪道皇爺選您做東宮妃呢。”

太子妃為之輕笑,語氣溫和:“弟妹謬讚了。”

又不欲在這個關頭多言,便隻委婉相送:“快到宮門落鑰的時候了吧?”

對方聞弦音而知雅意,順勢笑道:“瞧我, 隻顧著說話,險些忘了宮禁。”說完朝她一禮,便與丈夫相攜離去。

直到那夫妻二人與一眾侍從的身影徹底消失,太子妃臉上也仍舊帶著笑。

都說是太子難做, 皇後難為,但相較而言,太子妃卻是難上加難。

太子是皇帝的長子, 皇後是皇帝的發妻,她又算什麼,有什麼倚仗?

更彆說回到東宮之後,她還有另一重上司——丈夫兼皇太子要應對。

即便是丈夫來日順利登基,她做了皇後, 這條路也仍舊不能說是走到了儘頭。

所以怎麼敢輕易出錯呢。

都說她的父親是皇帝心腹大將、本朝的異姓王,都說她的母親出身將門,舅父更是一時英傑,都說她業已誕育皇長孫,肚子裡又懷著一個小皇孫,早已經勝券在握, 可越是如此,太子妃便越是要規行矩步,事事小心。

登高的同時,下一步豈不就是跌重?

而皇帝今日打發走樓側妃,不正說明他有意保全皇甫文這個庶孫嗎?

退一萬步講,就算皇帝真的厭棄了這個孫兒,也輪不到太子妃來動手,上邊有帝後,中間有太子,她這個誕育了皇長孫的嫡母,無論采取怎樣的行徑,都會惹人懷疑的。

還不如就平常心待之,且走且看。

隻是……

太子妃心裡不無嘲弄的想:就算她能平常心對待皇甫文,他自己呢?

又能如從前一般舉止嗎?

今日他原本是想踩在自己兒子身上進入皇帝視線的,卻不曾想滿盤皆輸,自己平白丟了極大的顏麵也便罷了,還陰差陽錯的將生母搭了進去,到底隻是個六歲小兒,怎麼可能將如此驚變等閒視之?

隻怕她什麼都不需要做,他自己內心深處的惱恨與偏激,便足以將他推上絕路了。

不過這又與她有什麼關係呢。

太子妃近乎漠然的想。

要說從前,他們還能做一對情麵上的母子,她也願意儘到嫡母的本分,可是今日之後,皇甫文自己將過去的溫情斬斷,她又有什麼做不到的!

心下這般忖度著,太子妃又一次呼喚仍舊怔楞在遠處的朱允炆,聲音愈發柔和:“文哥兒?”

朱允炆仍且沉浸在方才皇帝毫不留情的,對於母親的處置當中,無法回神。

怎麼會這樣?!

他僵在原地,難以置信!

前世的時候,皇爺爺明明還是很給母親臉麵的,逢年過節也都有賜下,今生怎麼會問也不問,就直接將母親打發到西山行宮去?

宮裡的人向來拜高踩低,母親此時又隻是東宮的一個側妃,今日被皇爺爺親自下令廢黜遷居,卻不知那起子小人會怎麼作踐她?!

也是想到此處,朱允炆近乎悲哀的意識到了上一個問題的答案。

是啊。

此時的母親,也隻是東宮裡的一個側妃,而不是前世常氏薨逝之後被扶正的太子妃、皇太孫的生母,對於皇爺爺來說,她又算什麼呢?

可是對他來說,那卻是生他養他,在背後默默支持著他,將他扶上皇位的至親之人啊!

先前皇帝的處置剛剛降下,朱允炆便不由得想要為母親求情,正要張口的時候,卻生逼著自己將話咽回去了。

前生做了那麼多年的爺孫,蒙受皇爺爺諸多指點,朱允炆自問對於皇爺爺的性情還是有所了解的。

不求情,母親大抵還能保住性命,若是開口求情,隻怕皇爺爺立時便要賜死母親了!

皇爺爺眼裡,除了他的子嗣和皇祖母,其餘人都是可以舍棄的,前世為了自己能順利繼位可以掀起數樁大案清洗功臣,今日為了皇甫英,他的母親又算什麼?

想通了這一節,並不會讓朱允炆覺得釋然,隻會更加深切的讓他感到痛苦,同時提醒他今時不同往日,你不再是皇太孫,不再是能夠讓全天下為你讓路的那個人了!

相反的,你卑賤如蟲豸,你也好,你的母親也好,都要為了他人的榮光而自覺退讓,即便因此丟掉性命,也是你的至高榮幸!

如此強烈的反差,怎麼能讓人不痛苦?!

太子妃接連叫了兩遍,朱允炆卻仍舊沉浸在那深切的悲慟之中,太子妃不急不躁,仍舊是神態平靜,甚至於眉宇間隱隱透露出幾分擔憂。

跟隨他的內侍見狀卻是心頭打鼓,壯著膽子推了他一下:“皇孫,太子妃娘娘叫您呢!”

朱允炆猝然回神,看向前方,對上太子妃的視線之後,卻是鬼使神差的安心起來。

是啊,自己又何必急於一時?

無力破局,那就隻好等待天時,前世常妃是什麼時候薨的來著?

仿佛是生完第二子之後的當月?

而此時太子妃也已經懷胎七月了啊。

前世朱雄英又是什麼時候去的來著?

八歲——今年他已經七歲了!

甚至於他的祖母,就是在朱雄英去世之後幾個月辭世的,卻不知今生是否還會如此了。

懷著一種惡意的殷殷期待,朱允炆暫時安下心來,不去理會四下裡投來的種種視線,躬身鄭重其事的向太子妃行禮:“勞累母妃憂心,是孩兒的罪過。”

太子妃神色微動,臉上笑意卻是愈發深了:“天下哪有母親會責難兒子的呢。”

說完,她輕聲道:“走吧。”

……

太子妃與朱允炆還沒有回到東宮,皇帝的旨意便先一步抵達。

樓側妃猝不及防之下,便被人提了出去,剝去身上的次妃服製,卸去釵環,然後當即被遣往西山行宮。

等到太子妃與朱允炆回去,便有人前去回稟:“胡尚宮奉命抄檢樓庶人居住的偏殿,道是彼處煙塵氣重,娘娘身懷有孕,便不要過去了,晚些時候她再來給娘娘請安複命。”

太子妃頷首應了,又問:“樓庶人呢?”

朱允炆也隨之看了過去,目光渴盼。

侍從低聲道:“已經被發往西山行宮了。”

朱允炆聽得心頭一痛,不由得攥緊了拳頭。

太子妃輕輕歎一口氣:“走了多久了?”

侍從不意太子妃會這麼問,不禁微微一怔,繼而才道:“前後腳的功夫罷了。”

太子妃遂轉向朱允炆,向他道:“樓氏雖然有罪,但到底同你母子一場,今日一彆,卻不知何日才能見到。你持了我的令牌去追,好歹再給她磕個頭吧。”

朱允炆饒是已經在心裡盤算著太子妃的死期,聞言也不禁因此對她心生薄薄的幾分感激。

亦或者說,皇爺爺看人的眼光誠然不錯,太子妃的確有國母風範。

他擠出幾滴眼淚來,感激不儘的謝過,繼而便帶了令牌,在幾個近侍的隨從下匆忙追了出去。

心腹為之皺眉,見左右無人,才輕聲道:“娘娘何必如此,奴婢看著,文哥兒的心太大,怕是拉不回來呢。”

太子妃卻淡淡道:“拉的回來也好,拉不回來也罷,我隻管做我該做的,也便是了。”

扶著近侍的手進了寢殿,她不曾急著梳洗,自有人傳了醫女來為她疏通經絡,而太子妃則靠在隱囊上,對著不遠處的那盞燭火出神。

今晚的事情,委實有些古怪。

皇爺他……不像是會無緣無故對兒孫下這種狠手的人。

他在試探什麼?

他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嗎?

還有今日從文哥兒身上傳來的,那種若有若無的違和感……

太子妃不知道這兩者是否有什麼乾係,彆說以她現在的能力,無法在宮中、在帝後眼皮子底下深入徹查,即便有這個能力,她也不會做的。

含□□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之前對心腹說但求儘心便也夠了,其實是假的。

太子妃真正想的是,就算文哥兒真有什麼不對勁兒的地方,也不會在生母剛剛被送往西山行宮,自己局勢不利的時候表露出來的。

現在的他,已經成了驚弓之鳥,處處小心防範,很難抓到把柄。

可話又說回來了,如若是在他的生母麵前呢?

他也能控製住自己的心緒,不露絲毫痕跡嗎?

太子妃不知道。

但是無孔不入的親軍都尉府,大抵能替她找到答案。

……

太子妃在塌上打了會兒哈欠的功夫,胡尚宮便來回話了。

她笑著坐直身體,吩咐看茶。

樓庶人處的東西,宮裡都是有記檔的,今日胡尚宮也是循例辦事,自然簡單。

兩人客氣的寒暄了會兒,講完正事之後,胡尚宮便起身告辭,太子妃遣人好生送她出去,正想著能歇一會兒的時候,卻聽人來回稟,道是晉王、燕王、周王三位王爺到這邊兒來了。

太子妃起初怔然,繼而失笑,長眉微挑,起身迎了出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