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泰三年,山陵崩。
遺詔令皇太女李方妍踐祚,即皇帝位。
彼時本朝立國將近三十年,皇太女年過四十,羽翼豐滿,老臣們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逐漸凋零,這場在多年前的人看來會引起巨大轟動的登基典儀,居然就這麼平和順遂的發生了。
在這年的隆冬,經曆戰亂又被整修一新的神都,舉辦了一場不知道是否後無來者,但絕對前無古人的盛大儀製。
皇太女登基稱帝,改年號為光平。
也就在登基儀式結束之後,尚書右仆射、定襄郡王許景亨上表請求致仕。
先帝一朝的末年,大行皇帝召集曾經跟隨他打天下的幾個老資格的兄弟,一場酒宴結束,輕輕鬆鬆的解除掉了他們的兵權。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在為皇太女鋪路,而與此同時,又何嘗不是為了保全這些曾經同生共死的同袍呢。
而在這之後,朝中諸多老臣,尤其是出身南都的上了年紀的舊臣,也紛紛主動請辭,先帝起初不許,前者再二懇請,這才應允,廣賜財帛,以寬其心。
而在那之後,年輕的血液開始進入朝堂,皇太女籌備了數年的改製,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隻除了一個人。
許景亨。
終先帝一朝,他都沒有上表請辭,連惺惺作態都沒有,然而待到先帝喪儀結束,新帝登基,這位聲名赫赫、可以堪稱是本朝人臣第一人的老臣,卻請求致仕了。
新帝真心實意的挽留他:“如今我剛剛登基,人心畢竟有些起伏,您不在朝中坐鎮,上下怎麼能夠安心呢?”
年華流逝,許景亨如今也是白發蒼蒼,精神倒還算好,隻是眉宇間縈繞著幾分傷懷,幾分疲憊。
他說:“我已經老了。”
新帝言辭懇切,推心置腹道:“父親當初如何待您,我也會如何對待您的,您是定海神針,可不能在這時候拋下我一走了之啊!”
許景亨溫和的看著她:“我知道,陛下言出必踐,也知道陛下是誠心挽留,隻是……我真的已經老啦!”
他手扶著膝蓋,慢慢站起身來:“陛下很好,真的很好。”
許景亨站直身體,仿佛陷入到過往的回憶之中:“您年輕的時候,比先帝要清醒冷靜的多,他那時候啊,可真是個王八蛋!”
這原本是極為僭越且大不敬的一句話,可是先帝在時他也這麼說,先帝都不曾介意,後繼之人又能說什麼呢。
新帝有著短暫的無言,而許景亨卻已經回過神來,神情蕭瑟,很戚然的繼續道:“可陛下您並不是他啊……”
他扶正頭頂的官帽,如同世間任何一個尋常的老人一樣,慢騰騰的走了出去:“朝中從來不乏能臣,我也不過是機緣造就罷了,您會有與您心意相通的大臣的,但是我啊,還是一心一意去做先帝的臣子吧!”
新帝起身,目送他的背影離去。
當天晚上用飯的時候,心腹來稟:“許相叫人收
拾行李,準備回南都了。”
新帝聽罷默然良久,問了許景亨離開的具體時間,打算屆時親自去送他。
不知怎麼,她心裡有種感覺——許相,大概也就是這兩年的事了。
新帝心頭縈繞著一股淡淡的哀傷,還有些莫名的孤獨感。
從先帝駕崩那一日開始就有了苗頭,然而這股情緒真正的萌發,卻是在許景亨請辭之後。
恍惚間,新帝想起了很久很久之前,先帝登基的那一年。
仿佛記得,因為要冊立自己為王的事情,在朝野和民間都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呢。
那時候,先帝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新帝忽然間有些羨慕起先帝來——他有許景亨,一個足夠可靠,且可以與他談論家國大事的人。
新帝往內宮之中去尋陽平公主——不,現在該稱呼她陽平長公主了。
從前在南都的時候,她作為非李氏出身的女子,卻打理著李家內宅中的一乾事項,待到先帝稱帝之後,便開始學習著主持尚宮局和殿中省的部分公務,她做得還不錯。
前些年貴太妃還會找她,悄悄說:“你同明仙要好,倒是也勸勸她呀,年紀到了,還是要成家的……”
過了兩年貴太妃便不再勸了,因為皇太女自己都沒有成家,這期間或許有個人亦或者政治上的不同考量,但是再去找她做說客,便有些不合適了。
新帝沒有勸說過陽平長公主,同樣,陽平長公主也沒有勸說過她,姐妹二人維持著相當的默契,或許,這本身就是兩人多年來親密無間的一大原因。
新帝尋到了正在殿中省處理公文的陽平長公主,擺擺手遣退侍從們,問了出來:“姐姐,你覺得我百年之後,誰更適合來接替我的位置呢?”
陽平長公主聞言頭都沒抬:“被許相的請辭刺激到了嗎?隻是我不是許相,你也不是先帝。”
新帝微微一怔。
陽平長公主則在這時候抬起頭來,一向溫柔恬靜的麵容,少見的顯露出幾分厲色:“拿出你為儲君時大刀闊斧改革舊製的銳氣來——難道你是在等我去替你尋一麵鏡子來,叫你好好看一看你現在的神情嗎?!”
新帝深吸口氣,用力的揉了揉臉,振作起來的同時,又很坦率的告訴她:“我現在其實有些擔憂,因為我不知道,這些年來我是不是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陽平長公主的神色顯而易見的溫和下來:“你還記得你最初的誌向嗎?”
新帝點頭道:“記得。”
陽平長公主又問道:“你有沒有實現它呢?”
新帝稍顯遲疑的搖了搖頭。
陽平長公主見狀,又問:“那麼,你是一直都在原地踏步,還是已經朝著最終的目的地走出很遠了呢?”
新帝眉宇間的鬱色消失了。
自信與鋒芒重新回到了她的眼睛裡。
“雖然沒有達成最終的目標,但是我想,這些年我還是做的不錯的。”
陽平長公主莞爾一笑:“那就足夠了,不是嗎?”
兩人的肩膀幾乎同時鬆了下去。
短暫的沉默與寂靜之後,陽平長公主聲音略帶著顫抖的開口:“我其實有點害怕,父親大行之後,母親的身體也不太好了,十弟在母親麵前玩鬨,希望她能夠高興一點,昨天到我麵前來,忽然間就哭了,他問我,母親會不會也像父親那樣,一覺睡醒,便離開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新帝由是愈發感悟到生死的無常。
她想,現在的自己,的確更需要一些果決和勇氣。
當初並不覺得,再去回想當年先帝一錘定音的時候,那是何等的氣魄啊!
因著先帝大行,在外奔波的皇室成員悉數還京,對於李氏來說,也算是一場稍顯悲哀的齊聚了。
陽平長公主向新帝提議:“叫大家進宮來聚一聚,帶上孩子們——如同當年先帝悉心栽培我們一樣……”
說到此處,她不由得頓住,轉過臉去,潸然淚下。
歸根結底,先帝與她又算什麼關係呢?
即便是他與母親沒有產生感情的時候,對待她這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養女,也足夠寬厚慈悲了。
陽平長公主生在季家那樣嫡庶分明的人家,也親眼見到了長嫂錢梅吉艱難經營婚姻的不易——人人都說她高嫁改變了錢氏一族的命運,但是誰又能真的麵麵俱到的跟一個愚蠢的人生活上幾十年?
即便曾經夫妻恩愛如八哥和蔣氏嫂嫂,後來不也是相對陌路了嗎?
在此之外,李氏公主們的婚姻都頗順遂,可饒是如此,也難免會有夫妻二人磕磕碰碰的時候。
所以陽平長公主想,還是一個人好。
清淨,也安寧。
在宮裡陪著父親和母親,照顧底下一雙年幼的弟妹,如今也還有小六作伴。
等死去之後,就埋在母親墳塋的旁邊,長久的陪伴著她。
挺好的。
真的挺好的。
……
時光荏苒,從前住在石頭巷子裡的錢家大姑娘,這時候也已經有了孫輩兒,較之年輕時候的風風火火,這會兒她明顯的柔和了很多。
底下的使女過來送信,說:“宮裡邊設宴,說是請您帶著家裡的孩子們一起去呢。”
錢梅吉輕輕應了一聲,同時笑看著伏在乳母懷裡東張西望的小孫子,神色隱約帶著幾分恍惚:“一眨眼的功夫,孩子們都長起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