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進入中原富庶地區後,八旗兵迅速腐化,開始追求生活的享受和安逸,遠不象入關前後那樣勇於用命。
到了永曆六年(順治九年),八旗軍中的經驗豐富、功勳卓著的大將幾乎都已死光。
而承襲了他們爵位的後代,既缺乏戰鬥經驗,又狂妄自大,並不能很好地替代那些八旗宿將。
於是,對南明的抗清勢力的作戰中,清廷越來越倚重漢軍和綠營,采取以漢製漢的策略。
可以看到,在占領江南和與西南大西軍的戰鬥中,幾乎都是三藩和漢軍,以及綠營在出力。
八旗兵將在多數的戰役中,基本上處於二線,隻是起到監軍作用。或是在最後接近勝利時才出動,搶奪已經到手的功勞。
到了三藩之亂時,滿洲八旗的戰力低下,終於全部暴露,綠營成為了征戰的主力,清廷也不得不放鬆對他們的監督和管製。23sK.
要知道,雖然清廷采取以漢製漢的策略,但對全是漢人組建的綠營,還是深存防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