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所部就是例子,“分隸步騎兵二萬,先驅討賊”。還有河南懷慶總兵董學禮降清後,“為大兵前探”,進征關陝。
利用降兵降將充當前驅,與農民軍及南明作戰,清軍輕而易舉地消化了原明軍隊,存留者編入清軍,成為清朝最早的綠營將士。
而清朝以“首崇滿洲”為基本國策,八旗待遇優於綠營是自然的。但清初綠營將領卻難以接受,接二連三的降將反正事件,多因此而來。
象金聲桓、李成棟、薑瓖、王永強等人,紛紛舉兵反清,形成了全國性的第二次抗清高潮。
現在雖然隻剩下夔東一地的明軍在堅持反清,但在黃立看來,清廷的統治還遠稱不上穩定,對於降兵降將的防範和不信任,依然廣泛存在。
從三藩之亂時,有多少漢官漢將望風而降,就能看出很多漢官漢將都是牆頭草,準備著隨風而偃。
“如果說是被我軍所斬殺,他們在清廷那邊還能落個英勇殉國的讚譽,家人不會受到影響。反過來的話,就會受到嚴懲,並罪及家人。”
“以這些家夥的名義弄些勸降書信,廣為散發,清廷不辨真假,也沒法分辨。為了以儆效尤,必然會降罪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