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戰略轉進在何方(1 / 2)

軍事委員會的建議,在興山時便征詢過諸位國公的意見。袁宗第和郝搖旗主動退出,說是隻願帶兵打仗,做不了費腦筋的工作。

這樣一來,從照顧各家來考慮,就是皖國公劉體純、臨國公李來亨、荊國公**興、興平侯黨守素,再加上黃尊使了。

在劉體純和李來亨看來,五人長時間聚在一起的機會並不多。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確定重大行動,信使來往會浪費時間、延誤戰機。

而能一錘定音,擁有最終決定權的,還是三太子。因為他們兩個,再加上黨守素,恐怕會言聽計從,完全聽命。

所以,李來亨才會認為這是小事。不過是通過這個委員會,將各家力量統合起來,統一行動。

“四川清軍大半在巫山城內,予以殲滅後,我軍似乎可以趁虛入川。”劉體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至少也應該西進,收複奉節、雲陽等地,直逼重慶。”

夔東十三家全盛的時候,奉節、忠縣、雲陽等地共二十餘個縣,都是他們的地盤。可打到現在,隻剩下興山、巴東、施州衛等寥寥地盤。

如果殲滅了巫山城內的四川清軍,如劉體純所說,明軍趁虛猛攻,前景確實很光明。

李來亨沉吟著,開口說道:“地盤太大,兵力分散,恐怕未必是好事。我曾與黃先生探討過此事,他說得含糊,但其意似乎不願入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