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都督府,政務總理衙門(2 / 2)

黃立覺得按自己的地位,文官應稱下官才是,但也沒太在意地去糾正。

他攤開帶來的資料,整理了下思路,抬頭掃視眾人,朗聲說道:“今日主要商議軍政機構的組成,並明確各自的工作。一些政策措施,也要儘快落實……”

大都督府要建立起來,組成人員是黃立、劉體純、李來亨、**興、黨守素。黃立不在時,緊急軍務由劉體純作主。

大都督府是由太祖朱八八所創立,前身是行樞密院,經過不斷的完善與調整,為都督府——都司——衛所體製打下了基礎。

洪武三年之後,隨著天下統一的進展,戰時軍政合一的中書省軍權開始轉移到大都督府,中書省任職的軍事將領亦逐漸轉入大都督府。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發,中書省被廢除,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軍權分立,統兵權歸都督府,調兵權歸兵部。

建立大都督府的最主要目的,是太祖朱八八要通過這種改製,來達到對軍權更為有效的控製。

因為,在當時的集團內部,邵榮等具有一定離心力的領軍將領,讓朱八八十分地不放心。

新建大都督府的職能包括軍隊的訓練、軍屯、駐防、調動作戰,以及武官的升授、襲替、賞罰。

軍隊駐防則暫分為川東、三峽、興山三個軍區,分彆由劉體純、袁宗第、李來亨直接負責,副手分彆是黨守素、馬騰雲、郝搖旗。

塔天寶和王戎旗所部駐屯萬縣、雲陽,衛護重慶,並是三峽軍區的西翼屏障。

“荊國公若能率軍前來,便請他駐屯於綦江,以為重慶東側屏翼。”黃立沉吟了一下,好象沒什麼把握,又補充道:“或者征求他的意見,看他欲駐何地?”

黃立現在對雲貴的吳三桂很是警惕,但最擔心的還是甘陝和湖廣的清軍。

如果吳三桂出兵進攻,一條路基本可以確定,那就是貴陽、遵義、桐梓、綦江,逼近重慶。

至於從雲南入川,如同白地的川南,將給後勤運輸帶來極大的壓力,吳三桂多半不會從此進軍。

劉體純沉吟了一下,說道:“綦江雖為重慶東麵屏障,但少險可守。殿下若是擔心貴州清軍進犯,末將以為可前出至桐梓,三坡、紅關、石台關皆是險要之地。”

黃立苦笑了一下,說道:“進軍桐梓太過深入了,兵力少了難以堅守,兵力多,運輸糧草物資又極困難。以目前我軍的兵力,收縮防禦還是不可避免。”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幸好有長江阻隔,隻要水師夠強大,就能阻遏清軍。而且,拉長清軍補給線,也利於我軍反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