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鬼之謀,魔改戰陣(2 / 2)

黃立壞笑起來,拿起紙筆,給劉體純寫信。

那時候,遵義還屬於四川,並不在吳三桂的控製之下。

“吳三桂在雲貴的統治並不穩固,利用土司反清,趁機削弱其力量,應該是個不錯的時機。”

“反正早晚是要打的,在吳三桂還沒準備好的時候,主動出擊應該是更加有利。至於在三藩之亂時渾水摸魚,曆史已經改變,想當然地等上十年,怎麼可能嘛?”

黃立覺得自己的思想又得到了升華,分析事情更加地透徹,已經不象剛開始時那麼簡單,把幾年甚至十年後發生的事情,作為製定戰略戰術的依據。

………………

當荊國公**興和兒子王世德趕到南岸拜見太子殿下時,黃立正在給幾個軍官講解著**長矛陣的戰法。

李嶽率領著三千**營將士來到重慶,黃立又讓他回去送信,並帶走了其中的一千鳥銃兵。

現在這一千鳥銃兵是從各部明軍抽調而來,與原來的兩千名長矛兵又組建了**營,就駐防在南岸,負責保衛和警戒。

在黃立看來,在沒有燧發槍加刺刀的完美武器之前,不管是什麼方陣,**兵和長矛兵的比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關鍵的因素,就在於**的射速和性能。所以,他選擇了類似莫裡斯方陣,卻又進行了改變的陣型。

“三千**營將分成五個連,每連六百人,包括兩百名**兵、四百長矛兵。長矛方陣是五排,每排六十人;兩翼分彆是一百**兵,還有一百預備兵力……”

對於鳥銃的性能,黃立是真的不喜歡。裝藥少、彈丸輕、殺傷力小,完全不符合他心目中的標準。

可現在也沒辦法,先捏著鼻子將就用吧,等到工坊擴大,工匠增加,再考慮打造新**的工作。

正因為要給重**兵預留出位置,鳥銃兵與長矛兵的比例,才暫時采用了四六開。

“火銃兵布置在**兵兩翼第四、五排的左右位置,以五排或六排反向行進的方式,輪番進行射擊……”

這種陣形有點象“凸”字,火力介於西班牙方陣和古斯塔夫方陣之間,屬於黃立設計的魔改陣形。

“火銃兵和**兵並沒有嚴格的劃分,也就是說,**營士兵都要熟練使用火銃,也能拿起**進行廝殺作戰。”

步兵全部火器化,是曆史的必然發展。儘管現在的條件還遠不具備,但並不妨礙黃立提前做好準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