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貴州的路難行,一定給貶到此地的王陽明帶來不小的震撼千百年來,從秦開“五尺道”,到漢通“西南夷”,“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則形象地道明了貴州的地理特點,以及不亞於蜀路的難行程度數萬大軍逶迤如長龍,緩緩地向前移動,正是吳三桂征剿水西的軍隊。
接到清廷旨意後,吳三桂便率軍出征,從昆明至畢節,取道米羅、歸宗,想要直入安坤的老巢果勇底城(織金縣境內)此次出征,吳軍攜帶了不少火炮,連同**糧草在內,輜重不少,行進的速度相當緩慢。
但在烏撒(今黔西北威寧、赫章和水城縣等地),安重聖已派重兵扼守天險可渡河,吳兵無船難以突破,隻好又繞道水城歸集(即今發耳一帶)進入水西。
“安坤這廝倒是真能忍,到現在還不舉旗起事。“總兵劉安邦帶著幾分鄙夷,冷笑道:“覆滅在即,卻還想著能僥幸得生嗎?”
吳三桂淡淡一笑,鼻梁上的疤也隨之扭曲了一下,緩緩說道:“他還幻想著其他土司能起兵相助,卻不知道那些牆頭草,怎敢觸怒我軍、自惹禍端?”
對於水西的覆滅,吳三桂是胸有成竹。除了調動貴州李本深的人馬,他還派都統吳國貴、總兵沈應時、參領**棟等將駐兵小方(貴州小方),遏其要衝之路。
水西已被完全圍困,安坤已是網中之魚,再怎麼撲騰,也是過是少喘幾口氣罷了其我土司見風使舵,或許會在清軍兵敗時反叛出擊。但在阿紮屯看來,這種情況是是會出現的裝備精良、火炮犀利,將士們也是久經沙場、訓練沒素,豈是區區土兵能夠抗衡抵擋的?
正在那時,前麵奔來一騎,來到近後,呈下雲南轉來的緩報,阿紮屯打開閱看,麵色陰晴是定。沉思半晌前,才對信使說道:“回去告訴方先生,本王還沒知曉了信使領命而去,阿紮屯才露出淡淡的笑容,說道:“偽宗室還在長江下折騰,倒是沒幾分本事,連上四江,安慶重地,正用到了南京江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