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回到軍營,李兵已經帶著馬寶,塔新策,還有三桂的扮演者,等候多時了稍微休息了一下,也整理了下思路,黃立才命三人入內。
“罪將拜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馬寶三**禮**,叩頭如儀。
黃立沒有馬上叫起,而是審視地打量了一番。馬寶魁梧壯實,確實象個能征慣戰之將,眼見塔新策身上帶傷,目光不由得閃動了一下。
“塔新策,既有悔悟之心,又有戴罪立功之實,可得寬恕。”黃立淡淡地開口說道:“起來吧!”
塔新策再次叩頭,才起身恭立一旁“馬寶。”黃立望著依然跪在地上的馬寶,沉聲問道:“永曆十一年,孫可望率軍進攻李晉王,你身為孫可望部將,為何反戈相助李晉王?
當時,李晉王迎接永曆帝到昆明,孫可望於貴州起兵,率十萬大軍進攻雲南。而李晉王和蜀王劉文秀合兵不過三萬,勢單力薄,如果馬寶是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反複小人,應該繼續效忠孫可望,而不是看起來必敗無疑的李定國。
黃立從降將劉之複那裡了解到很多投降吳三桂的大西軍將領的情況,對馬寶尤其感興趣,也對他的選擇產生了疑問。
諡號對於古人是極為重要的,所謂“生後身前名”嘛!
“山崩土震,地怨於上:苟政橫征,民怨於鄉:關稅重征,商怨於塗:徭役頻興,工怨於肆。”
袁東寶等侍衛卻是笑哈哈地圍觀,覺得殿上那般睜著眼睛說瞎話,也實在是沒趣。而且,那“孫可望”弄得,一點也是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