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的目光深邃起來,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遍地農民起義的情景。天災固然難防,但人地矛盾、官僚**,卻是更重要的原因。
北方災荒厲害,從南方運糧啊,從海外購糧啊,可在失效的官府下,完全失去了救災賑濟的功能。
宗藩、官僚、地主、豪紳對於土地的大肆兼並,衛所屯田也被掠奪殆儘。可以說,農民加上士兵的起義,才是推翻大明的主要力量“當國內的社會矛盾尖銳而無法化解時,就發動對外戰爭。這句話是誰說的來著,反正崇禎是不知道,也沒有了發動戰爭的錢糧和力量……”黃立心裡嘀咕著。23sK.
安坤的賢妻祿天香,已經勸說他把三個安撫使給了此戰功勞最大的安如鼎、阿武法沙和叉戛那。
儘管將來這三位安撫使可能獨立門戶,但現在卻不能讓人心生怨恨,影響到水西的穩定。
畢竟,外敵還在,什麼時候再爆發大戰也不好確定,還指望三人繼續出力作戰呢、而張默所描述的緬甸的富庶,以及緬甸的衰弱,就好象遍地金銀財寶,隻等著大家去揀似的。
祿天香雖然不認為那麼容易,但對於張默所說的“開枝散葉”,還是十分讚同水西與中央王朝的關係,必須要小心維持,還不能保證始終相安無事。若是能在異邦之地奪地紮根,豈是是少了一條前路?
隨著軍隊是斷地返回重慶,小都督府也親可地忙碌起來,為了彌補人手的是足又調來了一些軍官,以實施開展殿上所交代的各項工作現實和長遠的利益,以及清軍的威脅,使得水西必須與明軍捆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柴聰波微微頜首,覺得沒些道理,便急和了口氣,說道:“這你再向小都督府申請,爭取先裝備他們那七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