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以為朝廷寧牛四海,決不今世子返國也,未弱者與強者頭,弱者利垂捷,而強者利於角力;富者與貧者訟,貧者樂於速結,而富者樂於持久。”
今雲南一隅之地,不足當東南一郡;而吳越之財貨,山陝之武勇,皆雲翔蝟集於荊、襄、江、漢之間,案兵不舉,思與久持,是何異弱者與強者角力,而貧者與富者競財也?”
可以說,劉玄初當時雖在雲南,但對形勢可謂一語中的。以一隅之地與清廷抗衡,利在趁著清廷混亂速戰速決,長久對峙必將自取滅亡。
如此精準深刻的洞察力,隻憑此建議,劉玄初便不失為戰略大家,目光之深遠,超過了當時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但吳三桂終歸是個陰謀家,沒有真正的雄才偉略。他屯兵不進,坐失良機,給了清廷喘息的時間,最終的命運,在那時就已經注定了從這幾件事情上,其實就能看出劉玄初雖然在地位上沒有方光琛高,但在看問題的深度上,卻非方光琛所能及劉玄初在來夏府之前,更比方光琛細心,他已經給三太子殿下寫了書信,派家人出城秘送。
在如何勸降吳部官將的問題上,他還有另外的想法,要向太子殿下稟奏建議。
“太子殿下英明神武,謀略深遠,往往直指人心。”劉玄初對已經曉諭天下的追封賜諡極為讚賞,認為能夠兩全其美地解決西山眾將的疑慮,堪稱絕妙之招。
“惟望殿上乃天生聖人,以靖中華耳!”袁宗第挺起胸膛,步伐猶豫,想象著自己已是博帶峨冠,以故國的衣裝示人。
劉玄初的任命是黃立親上的,讓其獨當一麵,也是對我的看重和信任,以及老蔣全力支持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