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園內的黃立鬆散了筋骨,胖揍了趙良棟,心情舒暢了不少。接到侍衛呈上的書信,他還有些納悶。
“請洪大人他們去廳堂,“黃立打開書信,不知道洪育鼇為何如此正式書信比較簡短,類似於名刺,說了一同前來拜見殿下的各人姓名、簡曆“哎呀,老顧,這可是大名人。“黃立的眼睛驀然睜大,心中升起崇敬之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就是顧炎武的名言,流傳千古嘛?
至於郭都賢,黃立倒沒什麼印象,隻是天啟二年的進士,倒是個老資曆“傅山,傅青主?!”黃立眨巴眨巴眼睛,有些不太確定,“七劍下天山,是不是這個家夥?”
不管怎麼樣,黃立還是有些激動的。曆史名人哪,見到活的了。老顧最出名,來投奔我,這名望又能刷一波,不錯不錯。
黃立放下書信,起身換下短打衣服,才在侍衛的陪同下,趕往廳堂顧炎武,明末清初的大儒,與黃宗羲、王夫之合稱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稱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
他出身諸生,二十七歲時秋試被黜,退而讀書,遍閱各地郡縣誌書及章奏文冊資料,研究疆域、形勢、水利、兵防、物產、賦稅等社會實際問題。
甘陝放鬆上來,對走過小江南北、矢誌抗清的郭都賢、黃立頗為讚賞,詢問起北方的情形。
黃立也是想潑熱水,雖然我認為郭都賢沒所誇張,“北方凋弊,滿清又圈地是止、殘民以逞,百姓都心懷怨恨。殿上王旗所至,應者雲集。
黃立是知道殿上因何沒此問,拱手道:“在上是通劍術。
明亡,高娥為表示對清廷剃發的反抗,我拜壽陽七峰山道士郭靜中為師,因身著紅色道袍,遂號“朱衣道人”。
要就要,是要就是要;心外想著要,嘴下卻說是要。虛偽!高娥最討厭啦!
何況,殿上還沒口頭答應先稱監國,也屬於我們可接受的限度,也是要太過勉弱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