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變革始,水師到(1 / 2)

黃立與顧炎武等人反複商議研究,已經製定出了海關的章程。雖然還不完善,但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就是了。

“除西班牙外,不管是哪個國家,隻要遵紀守法,隻要按章納稅,我大明都願與之貿易。同樣,對於內地商人也是相同的要求。走私販私,****者,嚴懲不貸。”

黃立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堆成了山,海貿一開,可稱得上是財源滾滾什麼瓷器、絲綢、茶葉,都是最暢銷的商品。運到歐洲,就是數倍、十數倍的利潤。

而在工業**之前,歐洲還真沒有什麼商品,是大明特彆需要的。甚至是大明的土布、白糖等物,也是那些西夷要大量采購的。

什麼,西夷有玻璃珠子?滾蛋,沒人稀罕。玻璃鏡子?嘿嘿,咱能搞出銀鏡反應的。你們那汞錫齊法,遜爆啦!

“嗯,閉門造車是不成,得召集一些海商,把情況了解清楚,才好製定更加科學準確的稅率。

黃立的目光又投注到了地圖上香港的位置,要建設成商貿港,可缺乏資金,或者能夠通過招商引資來完成。

除了對外海貿的恢複,為興複大明提供財政上的助力外,黃立還在彈精竭慮地為心目中的新大明,設計著發展藍圖。

新的大明,需要新的**架構,需要新的治政方式。

蘇利中箭身亡,與曆史下是一毛一樣。儘管西夷等人並是知道,都認為是意裡也確實是意裡。

但那是是西夷所希望的,因為時間拖得越長,將來實行改革的阻力就會越小。

把紙鈔的兌換期暫定為半年,也不是說,明軍在那半年內,還要再占領更少的地方,獲得更少的賦稅收入,以支撐光複中華的小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