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依依又翻看了網站上的其他遊戲,最終震驚地發現,所有的遊戲,無一例外,都跟挖礦有關。
這……怎麼和她想象的不一樣?
在她想象中,賽博朋克世界熱門的遊戲應該像吃雞(絕地求生)那種類型的。
畢竟遊戲艙都做出來了,全息和傳感技術已經發展到巔峰,在這種條件下玩大逃殺一定爽翻天。
囤物資,尋武器,組隊友,持槍械鬥,殺個你死我活。玩家在驚險刺|激的突突突和鬥智鬥勇中荷爾蒙飆升,一邊爽嗨一邊賺錢。
最好可以玩家互砍爆裝備,開局一把刀,裝備全靠打。總之怎麼刺|激酷炫怎麼來。
可是排行榜上的遊戲怎麼這麼……和平?
遊依依試玩了三款遊戲,每個遊戲都是一個流程。
注冊信息,遊戲開始,玩家是第一視角,能看到自己的兩隻手還有其他玩家,背景是一片黃沙。
沒有任何的新手指引頁麵,也沒有背景介紹和角色屬性麵板,開局領取一把鋤頭,然後玩家開始挖地。
遊依依耐著性子挖了一個小時的地,可什麼都沒有發生。
她試圖跟其他玩家交談,換來的都是不耐煩的【彆過來,你去那邊挖。】
這時遊依依已經開始察覺到不對勁了。
她本以為藍星上的人都偏愛種田遊戲,這她能理解,模擬經營類遊戲玩起來也是很上頭的,那種從無到有慢慢積攢資產的滿足感非常美妙。
可是,排行榜上的遊戲怎麼完全不設置獎勵機製?
這一小時過去,她什麼都沒挖到,周圍其他的玩家也幾乎什麼都沒有挖到。
一絲遊戲的趣味性也無啊,這種遊戲是怎麼爬到排行榜前幾的?這合理嗎?
遊依依立即退出遊戲中心,開始檢索有關於在遊戲裡掙錢的信息。
很快,海量相關知識湧現。
一個小時後,她終於弄懂藍星上的遊戲是怎麼一回事了。
在遊戲裡賺虛擬幣,其實跟地球上挖比特幣有些相似。
遊戲商在遊戲裡麵隨機扔一定數量的虛擬幣,玩家進入遊戲,在沒有任何指示的情況下隨意開挖。
想要挖到,要麼是運氣好,要麼是泡在遊戲裡的時間夠長。
在地球上,挖幣都是用礦機,24小時不間斷在虛擬網絡上找尋。
而在藍星,這項工作竟然是由人來做的,以玩遊戲的名義。
市麵上那些所謂的遊戲,全都出奇地單調,就是人手一個鋤頭和鎬頭,在不同的地方挖地。
不同的遊戲,頂多是不同場景的變化,比如去草地挖,去海灘挖,去海底挖。
或者在夏天挖,在冬天挖,在晴天挖,在雨天挖。
反正就是挖唧唧挖。
遊依依被震驚了。
這上網一天,比她打聽了兩年多獲得的信息量還大。
她根本不敢相信,她期待已久的“玩著遊戲就把錢掙了”竟然是這麼個玩意兒。
“重複又單調,這打遊戲跟打工有區彆嗎?挖地還不如進廠擰螺絲呢!賽博社畜罷了。”
在科技欠發達的地球,人類在外上班,機器在網絡上挖礦。
而在科技高度發達的藍星裡,機器代替人類在外上班,人類卻像個機器一樣在虛擬世界裡打工。
可以,這很賽博朋克。
為了避免定義下得武斷,遊依依壓下失望,又去搜索有沒有其他的遊戲平台和遊戲類型。
結果毫無驚喜,全部都是挖礦。
所有的玩法都出奇一致,全部都是拿著不同工具在不同的遊戲裡挖礦。
“為什麼?為什麼遊戲公司開發出這樣的遊戲還不破產?”
“這到底是為什麼?”
遊戲體驗、關卡設計、激勵機製、簽到獎勵,不能說是沒有,隻能說是有了個寂寞。
要知道,在地球上,光是遊戲類型都有十幾種!
什麼角色扮演類、動作類、冒險類、策略類、射擊類、格鬥類、益智類、競技類、卡片類……不一而足,應有儘有。
其中光是角色扮演類就可以再細分為五種。若是按照不同維度來分,每一類遊戲都能再延伸出更多類彆。
總之,遊戲廠商們為了迎合玩家們的喜好,絞儘腦汁地把遊戲做出花來。可以說是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可藍星上所有的遊戲都隻有一種玩法,而且還不允許玩家發生衝突,否則就驅逐出遊戲。
這是鐵了心要把遊戲做的無聊透頂。
“遊戲這麼爛公司還不倒閉,我倒要看看遊戲廠商是什麼來曆!”
為了解答心中疑惑,遊依依又去搜索了遊戲廠商的相關信息。
藍星有很多家遊戲廠商,其中大型的有四家,中型的幾百家,小型的數不勝數。
雖然數量多,但是,他們幾乎不構成競爭關係,因為他們不缺用戶。
試想,藍星上一半以上的人口要靠著在遊戲裡挖礦賺錢,遊戲方怎麼會缺用戶呢?
畢竟你不乾,有的是人乾。
這就說得通了。一切不合理都變得合理了起來。
在這樣的廣闊的市場下,遊戲廠商都被養出了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