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盛唐風華(90)二更(2 / 2)

沒你就不行 林木兒 10184 字 9個月前

李治愣了一下,“氣候有異常?”

“什麼異常?”

林雨桐還沒開口呢,武後來了,聽了一個尾巴,就開口問了一句。

“母後大安。”林雨桐起身見禮,武後順勢拉了她坐過去,“這麼熱的天怎麼進宮了?趕在天涼快了進宮多好,順便把孩子們都帶來,我跟你父皇可有些日子沒見了。”

林雨桐跟著落座,這才道,“因著有事,心急如焚,便不曾帶他們。”

“到底什麼事呀,這麼鄭重其事?半日都等不得?氣候有異,可是旱災之故?”

林雨桐點頭,“是!正是出現旱災了。”

武後就說,“這幾年,英國公所提議的水車,而今也鋪設了不少了,你覺得不足以應對這旱災?”

林雨桐點頭,“這次京畿道的旱災,比之當年皇兄監國時的旱災還要厲害上一些。因此,兒臣進宮就是要奏明此事!趁著河水還不曾斷流,速速從東都調撥賑災糧食,以應對這次大災。”

這話一落,武後的手就緊緊的抓住了扇柄,一直想離開長安,去東都洛陽,提了三次,聖人都不允!但是這次,是天助,這真是一次絕好的機會!

因此,她立馬道:“鎮國所言甚是,此時調撥糧食,有備無患。即可傳旨,調撥糧食,一備賑災之用。這消息得傳出去,得叫百姓們心安,知道朝廷有應對之策。”

李治點頭,“允!”

立馬擬折子用印,傳下去叫人去辦就行。

事成了,林雨桐就起身,“那兒臣就不多留了。”

武後抬手壓了壓,“鎮國莫急,本宮也正有一事要上奏聖人。”

林雨桐便不好走了,重新坐回去,就聽武後說,“聖人,這次無論如何要聽臣妾的,移駕東都吧。”

林雨桐一愣,詫異的看武後。她是真會抓機會!

洛陽是武後的大本營,那地方李治一直不願意去。但是無奈,這不是趕上長安天災了嗎?

天災厲害,這意味著什麼?以為著糧價鬨不好得成十倍的上漲。

長安有大唐的整套機構,低層官員占大多數。還有戍守皇家的各種軍隊,人數極大!若是鬨起糧荒,缺不了皇家的糧食,缺不了世家的糧食,但是這些八成的朝堂低層官員怎麼辦?軍隊這般數量的人要吃飯,又怎麼辦?

黃河和渭河因為大旱,水位會越來越低,這就意味著水路運輸負擔不了這麼多人!

與其運來的糧食叫政府班子吃了,叫軍隊充當糧餉了,那就不如咱都走!那麼這糧食壓力就會驟減,這於賑災而言是有利的。

尤其是軍隊,皇家在的地方,這才需要大量的戍守。皇家若是不在,有一部分人保證長安不亂,這就足夠了。

以有限的運力,運送有限的糧食,咱走了,減輕的是長安的負擔。

林雨桐心裡歎氣,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占全了!武後這個提議存了私心,但是從賑災的角度看,武後這個安排又是妥當的。

從天時說,災情到這裡了,這麼安排合適。

從地利上看,洛陽四通八達,又是陪都,聖駕降臨不會勞民傷財。

從人和上來說,對武後是絕對有利的。

李治不是不明白武後的打算,但是考慮災情,哪怕對方存了私心,這個決定也得下。

武後又說,“況且,聖人封了泰山,咱們此去洛陽,封嵩山……以彰顯陛下之德!”

李治笑了下,還是沒言語。不過緊跟著,李治就歎氣,“去東都嗎?朕之前還想著,今年冊封太孫!”

是的!李顯去年娶了一位太子妃崔氏,娶進門之後不久就有喜了,今年正月,生下一子,為李顯嫡長子,取名重照。

而今,李治說要冊封李顯的嫡長子為皇太孫,什麼意思呢?

偏在這個時候提出來,這是要跟武後做交換嗎?

武後隻遲疑了一下,就笑道:“名分定下來,冊封之禮,等到了東都再辦是一樣的!災情如火,卻耽擱不得。”

她答應下來了,冊立這個孫子為太孫。

這話一說,李治就歎氣,“那就叫人收拾吧,哪些人留下賑災,哪些人帶去東都……”

武後看桐桐,“這一路上你父皇的身體還得仰仗你,這又是大熱天的,又是長途奔波的,需得你看著。”

林雨桐皺眉,這個事得想辦法推脫了,但不急於一時!與其在這裡跟她爭論,不如等要走的時候裝一場病留下更合理。不是非賴著想乾什麼,而是有不得不留的理由。

她的不言語,武後以為她默認了,就又道:“回頭你還得去溫泉宮和慈恩寺去……”

明白,不能把李弘和李賢這兩個做過太子的人留在長安。

林雨桐明確的應承了這件事,李治馬上插話道,“叫桐兒留長安吧!賑災之事,無人看著,不能放心。”

武後遲疑了一下,這才道:“臣妾擔心您的身體。”

無礙!

武後便不再言語了,起身告辭。林雨桐跟著起來,李治就說,“叫你母後忙吧,你難得回來一趟,給朕摁摁肩膀,肩膀又酸又硬。”

是!

武後去忙去了,李治抬手把大殿裡的人都打發了。

林雨桐坐過去,知道這是有話要說。

李治看了看大殿,“等朕跟你母後走後,你要看好長安。不知道怎麼了,哪怕知道你母後的話很有道理,可是就是舍不得離開!這大殿以前呆的煩,可如今竟是舍不得了。”

林雨桐沉默了。事實上,李治活著走,卻沒能活著回來!他的生命也進入倒計時了。

武後說帶著自己,李治認為不用……那就賑災吧!賑災的事情更要緊,這也是自己不願意跟他們一起離開長安的原因。史料上記載,這次大旱,關中之地嚴重到了人吃人,易子而食的地步。可見,武後帶著李治走後,長安的賑災安排的並不到位。鑒於這一點,不管他們怎麼想的,她都會想辦法留下。

如今李治答應叫自己留了,那倒是省事了。

李治歎氣,看桐桐,“桐兒,咱們父女倆今兒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

林雨桐就看劉仁,劉仁一抬手,大殿裡走了個乾乾淨淨,整個大殿頓時就空了起來。她這才道,“您說吧,兒臣聽著呢。”

李治苦笑,“最近,朕常夢見小時候,那時候阿娘還在!國事有阿耶,家事有阿娘,我活的自由自在,彆提多舒心了。後來,陰差陽錯,做了太子,做了皇帝,可好些年,朕已然不知道何為開心顏了。孩子,你彆怨,生在帝王家,誰都是如此過來的!”他伸手攥著桐桐的手,這才又道,“為父知道,你心思正!為父也知道,你母後舍不得手裡的權利。而我兒你,到底是心軟,恪守孝道,不是非不得已,從不正麵頂撞你母後。我兒這般性情,為父心甚慰。為父這身子,近來感覺頗為不寧……再算算如今這壽數,孩子,阿耶總覺得自己快要去見你皇祖母了。這身後事,為父得考量了!真要是有那麼一天,怎麼辦?你母後身子康健,必是個長壽之人。等為父走了,你母必是要攝政的!顯兒那般,不是你母後的對手。他若聽話,萬事有你母後裁奪還好。他若不聽話,你母後怕是難容他!有個太孫也好,立個幼帝,你母後攝政。她若比朕多活十五年,那時候重照也成人了,少年帝王,有人輔佐,也能立事了。她若比朕多活二十年,時候重照都已然是青年了,一個暮年之人,如何是青年的對手,熬也熬死了!最多,她能比朕多活三十年,可三十年,她已是九十歲的老者,能嗎?不能的!有人其實跟朕建議過,說是學學漢武帝。漢武帝立幼便殺其母,防的是亂政。可你母後是攝政,不是亂政!這得說句公道話,那便是你母後在政事上頗有見解。她有主張,敢主張,且看事能明察善斷……從大唐的朝局考量,朕放心你母後,而不放心太子!朕願意你母後攝政,這是朕的意思。”

林雨桐明白,他說這些,是希望自己不要因為這個跟武後起衝突。

不得不說,李治心裡想的,都是對的!李顯不成,那就冊立個太孫!有太孫在,武後便是舍不得權利,那你就攝政!你在政事上有見解,朝事處理的也清明,那就你來嘛!等你老了,孫子也大了,把朝事交托到孫子手裡,這不好嗎?你攝政得一善終,江山傳承到孫子手裡,也不是給了外人。

這麼一想,竟是處處妥當。

便是沒有自己這個鎮國公主,李治也是這麼想,這麼安排的。李重照曆史上確實被冊封了太孫,後來因為‘照’與‘曌’同音,避諱改為李重潤!這孩子很倒黴,在曆史上是被構陷,說是他說張易之兄弟恣意進出內宮雲雲,惹的武皇大怒,拉出去給打了板子,因杖刑被活活打死了!當然了,此重照不是彼重照。那個重照的生母是韋氏,這個重照的生母是崔氏。

但不管是哪個重照,李治的安排都沒大毛病!

隻是他壓根沒想到:武後不想為後,她想要帝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