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64)
這事怎麼辦?
把人家撅回去?
這肯定不行呀!林雨桐故意帶著幾分怔愣, 把人往裡讓:“……既然來了,那先請家裡坐吧。”
對方也帶著幾分不好意思,但到底是跟進來了。
請兩人坐了, 小張幫著倒了茶, 吳秀珍在小廳裡坐著,壓根就沒露麵。老林說家裡的其他瑣事交給小桐更合適, 那就叫小桐來處理嘛。
結果就聽見小桐跟人家寒暄,“是原縣的領導吧?您看, 我這常在家裡工作,在外麵社交的少, 認識的人也少,還請諒解。”
“林作家客氣了,我姓張, 張北庭。”
那邊那個稍微年輕的插話道:“這是我們縣的張縣Z張領導。”
林雨桐主動伸出手跟人家握了一下, “哎喲……您看, 像您這樣的一縣父母官, 特意帶著特產來走門路跑銷路, 當真是不容易。”
張北庭一愣,就有點明白了,忙道:“可不敢當林作家的誇獎。實在是東西好, 在考據了縣誌之後,發現我們當地的梨乃是貢品。我也是嘗試著吃了各地的梨, 各種品種的梨, 甚至以我們當地的梨作為禮物, 送了不少朋友同事,大家都說好!飽滿多汁,口感細膩, 果肉渣滓少……”
正說著,司機把梨一箱箱的抱進來,人家很尷尬,不知道放到哪裡。
小張看桐桐:這可怎麼辦?
林雨桐忙起身,指了指餐廳,“就放那兒吧!”然後說小張,“幫忙搬一下,請司機大哥進來喝口水。順便再削個梨切塊拿來……”
小張忙去了,張北庭見這邊收了,先鬆了一口氣。
等梨子端過來,桐桐嘗試著吃了一塊,嚼的很慢,而後挑挑眉,就點頭,“難怪您想儘辦法也要推廣,口味確實是好,發展成規模了,該是能帶動當地的經濟,叫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原縣有您這樣的父母官,當真是當地百姓的福氣。這果子口感很好!但不知道你們當地有沒有測過,這果子的含糖率是多少?比彆的梨子的含糖率高了多少?可否試著用這個果子榨過果汁,出汁率是否高於其他的梨子……”
本也不是為了推銷來了!但人家這麼說了,就是給咱遞了梯子,順著梯子下才是明智的。因此,他也就隻當是來推銷的。人家猛的提出這兩個方向,自家當然沒有朝這邊想過。
林雨桐知道他們沒這麼想過。改革初期,思想的轉變很難,什麼是市場,什麼是市場意識壓根就沒有這個概念。
她就說,“您是希望找到權威性的部門進行檢測,是嗎?您放心,您的意思我一定會幫您傳達到的。”
張北庭一愣,這也很好呀!能叫林領導單獨過問,這本就是一種交情。他忙起身,“太感謝!那我這就回去等消息了。”
“知道您忙!擔著一縣之責,怎敢耽擱您的時間?”說著就起身,“我送您出去。”
送到門口了,林雨桐就突然問了一句:“您瞧我這腦子,原縣是屬於哪個地區來著?”
張北庭一愣,忙道:“南山地區……”這麼一說完就反應過來了,要上車之前,跟林雨桐重重的握手作彆,“林作家,若是去南山做客,可一定得通知我。您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您是老大哥,真要是去了,一定登門,嘗嘗嫂子的手藝。”
好!
上了車,林雨桐目送人家離開。
張北庭從後視鏡裡看到一直站在門口目送他離開的林雨桐,心裡讚了一聲厲害。而後才扭頭跟辦公室主任說,“出去之後找個公用電話,給家裡打電話,再準備十箱梨,叫送到南山市,在路口等著……”
“咱不回縣裡,要去市裡?”
嗯!張北庭心說,走私交是小道!這位林領導的女兒人家不接這個茬。但是,也釋放了善意。小道不行,人家給指了大道。因公事的交集,這就是大道!公事,人家可以管,但這裡麵有個問題,那就是不能越級。今兒這件事,林作家將其拉扯到公事上,可若是公事,繞開直接領導朝上跑,這是什麼作為呀?
此為大不妥當!
所以,人家在臨走的時候問了一句:原縣屬於哪個地區呀?
她真不知道原縣屬於哪個地區嗎?當然知道!可知道還這麼問,這是在乾嘛?這是在提醒自己,趕緊補救吧!
如此,一切才能順理成章。
這不僅是個人的機會,也是縣裡發展的一個契機!
所以,他今兒就先去地區,給兩邊的辦公室送梨,務必請領導們都嘗嘗,咱們自己的梨真的很好。這能不能發展成產業呢?都嘗嘗嘛。
張北庭一再保障,“我自己花錢買的梨!”
然後還透漏,他偽裝成批發市場的水果販子,給上麵的領導也送上去了。
你看這個事辦的?領導們都點著張北庭:簡直瞎胡鬨。
那邊把人送走,林雨桐就給老林辦公室打了電話,是喬秘書接的,她就說,“要是有空,麻煩回一個電話,倒是不急。”
好!
林雙朝一開會出來了,喬正就低聲說了,“隻說不急。”
那還是有事!
林雙朝直接給家裡打過去,桐桐在電話裡把事說了,一字一句的把事學了一遍。話一說完,林雙朝就懂了,對方上門是為了攀交情的。被小桐四兩拔千斤的推到了正道上了。這個張北庭必是在山南呢。
他就說,“這樣……我叫喬正回去一趟,把梨都拉開!既然偽裝成水果批發的商販也要叫咱們嘗嘗這梨的味道,那就都嘗嘗吧!檢測的事情,回頭會有主管農業科研的領導過問的……”
是!
兩人掛了電話,喬正趕緊叫了車過去把梨都拉到食堂,今兒就都嘗嘗吧。
吃飯的時候老林找他的領導談這個事,“……市場是什麼?市場就是得銷售的出去。隻會產不行呀,得銷售。能在產之前,先趟開路子,我覺得應該重視。”
因地製宜,各地有各地的特色,這是很很好的切入點,“回頭問一下南山的情況,具體的他們掌握的更詳細。”
對!聽聽他們的想法。
那點事就隨口帶過,在產業的調整麵前,那就不是誰要關注的重點。
壞事變好事,中間隻隔著一個會處理事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