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站在上麵,問了蕭蘊一句:“那敢問蕭大人,是帝姬無端的關注慈幼院的事重要呢?還是慈幼院之事更重要呢?”
小五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聲音:“不錯!春上之時,昭王迎娶了昭王妃。而昭王妃乃是孤女,在大婚之時,無意中聽到有人念叨了一句,說是一樣是孤女,有人成了王妃,有人落入塵埃。我就想,誰家的孤女又遭難了?誰家的孤女又被苛待了?於是,這便想起了慈幼院。之前叫人打聽,隻說情況很糟糕。我曾想著,叫人送些錢財糧食菜蔬布匹,可下麵的人說,這些都不濟事,那些孩子吃不到也用不到。我這才知道,原來所謂的皇恩浩湯,也不過如此。我父皇施恩於子民,此乃仁德之舉。身為帝姬,既知此事,焉能裝作不知?去了隻是照看一些孤兒,有何去不得的。卻不想,這一去,才當真是心涼。事不複雜,可心涼的卻是事擺在了父母官麵前,而無人去管。”
說著,她就看米大人:“大人可去過慈幼院?”
不曾。
“諸位誰去過慈幼院?”
無人說話,想來都不曾。
小五這才道:“我去過,我在慈幼院呆了四個月了。低矮潮濕的土坯房,炕上鋪著乾草,有幾床看不出來顏色的被褥,被褥下塞著光溜溜臟兮兮的孩子。大的管小的,大些的有蔽體之衣,也僅僅能蔽體而已。小些的,一件衣物也無。用的飯食一天兩頓,一鍋水,一把米,還有淘洗不乾淨的野菜,一點鹽。日日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然後,商家要來選人,孩子們爭先恐後,感激涕零,視這些賣了她們的人為恩人,一生都死心塌地。這些孩子,每月都有死去的,病了從不看大夫,從不吃藥。一個孩子病了,就放在柴房裡,自生自滅。怕染了病給其他的孩子,於是,這個病了的就自生自滅。這還是在京城,在天子腳下。敢問大陳這麼大疆域,有多少慈幼院,又有多少這樣的孤兒。那麼,每月因為這些慢待苛責而夭折的嬰孩又有多少。”
問完,她看米青雲:“大人,敢問這是小事嗎?”
米青雲跪在地上朝上首叩首,卻一言不發。
一地父母官,要管之事極多。尤其是京城這地方!與之相比,這個慈幼院當真算不得大事!可一旦牽扯人命,米青雲知道,這事不能再辯駁了。
外麵民情沸騰,根源就在於,底層人和上層人考量的東西從來都不一樣。
災難降臨到最下層的一小撮人身上,對最底層的人來說,他們更能感同身受,更能共情。
可站在上麵了人,考量的從來不止是那一小撮人會如何。得統籌全局的人若是恨不能照顧到每個個人,或是每個極小的群體,那便是不合格。
因此,半晌之後,他才道:“臣領罪!”
領罪,卻不認罪。
程翰程閣老便站出來,“米青雲確有失職之處,但臣以為可降級留用,三年不許升遷……”
四爺打斷了程閣老的話,“程大人,處罰官員,什麼時候都可以。而今,急需解決的是慈幼院之事。此事不解決,民怨依舊沸騰。可此事該怎麼從根子上解決呢?孤以為,該議一議才是。”
程翰皺眉,這事怎麼解決都是個難。想要一勞永逸,要是好辦,不早辦了嗎?官員的品性不一,能力不一,且此時不叫差役去管,那叫誰去管呢?隻要叫差役去管,就少不了這些事端。怎麼辦?
大殿裡靜悄悄的,一時無人說話。
其實文昭帝也好奇,小五和桐桐到底想怎麼辦,他也不知道。
但既然把事都鬨到這一步了,那必是有完全之策的。
皇後就道:“這自來男主外女主內,孩子的照管撫育,該是女子之責。”
這話一說,朝臣們口喊千歲,他們覺得這是皇後給各地的官員求情呢。
米青雲的處置上很多人不說話,其原因就在於,隻要任職地方,就都可能在慈幼院這個地方有過失誤。若是處罰米青雲處罰的狠了,那這豈不是人人都有黑曆史?
而今皇後這麼一句話,上上下下一致覺得:對嘛!大男人怎麼能想的那麼細致呢?
皇後又道:“前兒還聽儲妃說,裡麵多為被棄女嬰。”
是啊!我們這些當官的,老去那地方,這畢竟男女大防嘛!有些人就是有些禽獸之念,不要覺得孩子們年紀小就不妨礙,不是這個樣的。
所以,不能親自去,這也是有緣由的。
誰知道皇後話音一轉,問起了儲妃:“可這女子之責,該叫哪些女子去管呢?”
話直接就遞過來了!
桐桐看了小五一眼,便道:“兒臣以為,各地都有父母官,父母官的家中亦有朝廷敕封的誥命敕命夫人。夫人們夫唱婦隨,為夫君分憂,為朝廷解難,為天下行善,各個都為女子楷模。此事難道夫人們管不得?”
這話一出,不少人瞬間便抬起頭來:這話初一聽沒毛病,可其實呢?這有多少官員,就會有多少女官。所謂的誥命夫人,以前依賴於丈夫,依賴於兒子。可往後,需要嗎?
這比太|祖提出的那一套東西可厲害多了!
太|祖隻說理論,一說便無數人來反駁。
可這位儲妃,她沒有理論。她是先乾,乾完了……就完了!再也無法挽回了!
壓根就沒留下反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