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古代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曆史上武將頻出,人們對於兵法的研究是非常詳細的。
兵家有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和兵技巧。”
“所謂兵形勢, “形勢者, 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 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製敵者也。” 主要指戰術方麵的運用。
《孫子兵怯》中有《形》篇與《勢》, 《形》篇之“形”講的是軍事力量, 《勢》篇之勢講的是軍事力量的發揮。”
“兵權謀就是戰略家, 即“以正守國, 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兵權謀家注重軍事戰略研究,兼通形勢、陰陽、技巧各派之長, 是比較全能的那種, 我們經常說的謀士, 十之八九都是兵權謀者。”
“兵陰陽呢,就是“順時而發, 推刑德, 隨鬥擊, 因五勝,假鬼神以為助者也。”
兵陰陽家既包含了以往各種軍事術數,諸如卜筮、占星、占雲氣、占夢、祭祀、禳禱、詛咒、厭勝和形形色色的雜占、巫術等,又與以往軍術不同, 兵陰陽家是陰陽五行化的軍事術數,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軍事術數史進入了新階段。”
“兵技巧的話,就是所謂“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
兵技巧注重的是對作為戰爭主體性因素的人的關注,也就是說,每個士兵都應“習手足”,具有作戰殺敵的本領與技能。
還有就是對戰爭中器物因素的關注,即“便器械,積機關”在確立“攻守之勝”之中的巨大意義。”
“其中韓信堪稱兵權謀一道的巔峰,嶽飛是兵技巧的代表人物,張良諸葛亮用的都是兵陰陽,而項羽則是兵形勢的代表人物了。”】
很多兵家大佬都琢磨著這兵家四勢,覺得這總結的倒是不錯,簡單明了又清晰。
“兵形勢。”大營裡,項羽拎著酒壺,一向不愛學習的人聽見是講兵法相關的倒是聽得津津有味,“天幕說韓信那廝大敗我,難不成兵權謀比兵形勢厲害?”
“不對,肯定是那廝用了什麼陰謀詭計……”項羽嘟囔著。
【“都說“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這裡的“霸王”一詞,就是專指項羽。”
按說項羽是西楚霸王,諸侯王之一,並不是皇帝,本來不應該記錄在《史記》“本紀”中的,可是太史公卻偏偏把他記載在了本紀上,這是對項羽的尊重,也是對項羽的惋惜。
項羽的曆史形象也作為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曆來是人們惋惜的對象。
而他的愛情一直為人感歎,霸王彆姬甚至是登上各種戲劇舞台,成為經典之一。”
“史記中對項羽評價就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八個字並非我們這些後人胡扯的,而是漢時就已經這麼評價的。
項羽的神勇,千年來沒有第二個。
毫無疑問,這是非常高的評價和讚譽。”】
千古無二,千古無二……
“好!”項羽高興的拎著酒壺先逛上好幾口才用手背抹了一下嘴,“這後人還是有點眼光的。”
漢高祖劉邦挑了挑眉,漢時起就誇,倒是他的好臣民……不過,倒也屬實。
秦始皇看了看劉季,這未來的漢高祖都抓到,這西楚霸王倒是能跑的很。
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跑哪去呢!
【“秦末時期,各方勢力起義,其中項氏一族是積極分子,也發動了會稽起義。
當時項羽已經長成,他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武力超群,要知道上一個想要扛鼎的我們贏蕩大王已經被砸死了,而項羽卻活得好好的,就完全可以體現他的神勇。”
“項羽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起義首領的,而是在其叔父項梁戰死後,他才成為這一支起義軍的老大。”
“當時,項梁連破秦軍,非常驕傲。
而此時秦派了大量的援軍支援章邯,章邯作為秦國最後的大將,幾乎差點就成功收複失地,其實力可想而知。
在得到援軍後他突襲項梁,打敗項梁,項梁因為兵敗被殺。
此時章邯勢大,項羽和劉邦放棄外黃,攻打陳留,但是沒有攻下。”
“考慮到項梁兵敗之後,士卒害怕,士氣低落,於是他們決議退軍,項羽引軍駐紮彭城西,劉邦駐軍於碭。
而這時候章邯殺敗項梁後,認為楚兵不足為慮,於是引軍北渡黃河,大破趙國。
趙王以陳餘為將,張耳為相,敗走巨鹿,章邯率領王離、涉間門共四十萬圍攻巨鹿。
對,在巨鹿這裡,將會爆發一場赫赫有名的戰鬥,就是這一戰使項羽真正名揚天下,成為起義軍中的老大,那就是巨鹿之戰。”
“當時重新複國的趙國被章邯包圍,非常危險,於是楚懷王熊心派兵去援救。
戰爭前期,楚軍並沒有取得什麼好的成果,而各諸侯軍畏縮不進,這時候項羽站了出來了,他殺伐果斷,取得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