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第 60 章 全能(1 / 2)

【“出師表前半部分很好的分析當時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勢, 希望後主勵精圖治,迅速改變龜縮於西南一隅的被動局麵,如此才能有望北伐, 興複漢室。”

“由勢入理, 起筆崢嶸,讓人覺得振聾發聵。”

“而下半部分就更絕了,是我超喜歡的一段。”

“以“臣本布衣”開頭,由人到己,另辟蹊徑, 簡直彆開生麵好吧。”

我隻是一個平民,在南陽耕種,“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亂世裡能活著就很好了,哪裡還去想揚名的事情, 但是先帝卻不嫌棄我身份地位低微,而是委屈自己, 親自來到這裡,“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

“這裡當然是孔明大大自謙啦,我永遠舔爆他的盛世美顏和絕世才華好吧,要不說備備最後能發家還是有點眼光的,知道為了求取賢臣必須有所表現, 要不然你啥都沒有, 人家乾啥要跟著你啊。”

也真虧他這時候遇上的是丞相, 畢竟當時流行養望,世家子弟多名望,還真不一定有真才實學, 即便有,也不一定是那種能治國理政的大才。

但是劉備就是突然又點亮他那奇妙的幸運值,把握住亮亮這張UR卡,沒點天命在身是真的get不到這種感覺。

三顧茅廬,哈哈哈他已經能想到備備當時有多麼渴求賢才的那種心情了,不然不會碰了一次壁還去第一次第三次,就是不想錯過,萬一這真的是個大才呢?

結果還真是,他去第一次亮亮無動於衷,他去第一次亮亮仔細考慮過,但是覺得他背什麼機會了,什麼不想理他。

結果他不死心還去第三次,好歹也是一個已經有名氣有地位的諸侯,卻為了一個還不能確定底細的所謂人才如此放得下身段。

亮亮終於動容了,覺得備備有這樣的毅力恒信還有這樣的重視人才,還是有見一見的必要的。

於是這一見就不得了,這個人,居然挺不錯的?”】

劉備深以為然,可不是嘛,還好他沒放棄,要不然肯定就錯失孔明了,那才虧大了。

想到這,他就得意了,去三次其實也是真的想抓住一個機會,萬一呢?

結果居然真的就得到孔明這樣的大才。

還好。劉備笑眯眯的,心情舒爽。

【“先帝都已經這麼有誠意了,我還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呢?“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來出事了,我們遭到大敗,情形很嚴重,我“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一十有一年矣。”

現在想想,原來已經過去了這麼多久了,當年先帝臨終前對我委以重任,這些年來,我“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兢兢業業這麼多久,就是唯恐辜負了先帝的信任,而今我們已經修生養息很久了,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甲已經充足,條件都到位了,我應當統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儘我拙劣的能力。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其他的事情當然是交給對應的人負責。”

“在第一部分,諸葛亮敘寫自己一十一年來的情況,曆數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顧茅廬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傾覆之際使之出任丞相,讓他從一個布衣身分一躍而為極位重臣,由躬耕隱士一舉而成三軍主帥。

他為此感恩戴德,也強調說明以上進言純屬忠諫,叫後主聽來覺得舒徐入耳。也以自身經曆樹立一個榜樣,讓後主學著點。”】

諸葛亮:天幕說的委實直白。

劉禪倒是連連點頭,就是吧……他學著好像也沒用,相父這麼厲害,他肯定不可能比啦。

【“啊出師表真的是刻入我的DNA了吧,畢業多年居然還記得一清一楚,背誦更是簡單,可見我當年受到了什麼樣的摧殘。”李一吐槽道:“我對丞相,真是又愛又恨啊!”】

諸葛亮笑吟吟的不語。

張飛摸了摸心口,誠實道:“我怎麼就聽著那麼舒坦呢。”

其他人頓時又笑成一堆,可不是,之前都是天幕迫害他們,現在一聽,原來天幕早就被迫害過了,那他們就放心了。

李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

眾人:沒有!!!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最後一段就是重點中的重點,丞相前麵鋪墊了那麼多,最重點自然是為了強調北伐的重要性,他先表明自己一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儘智,今後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餘力不遺,使後主托之以討賊興複之任。

而出征在外大後方特彆重要,當然要先穩住皇帝,彼時他一離開就不知道多久,所以要小心小人進讒而不予信任,壞了大局,也更加勸皇帝要聽得進賢臣的話,不要腦子發昏啊!”

李一邊說邊心有餘悸的點頭,“丞相可真是想的周到,上一隻完顏狗十一道金牌使大宋收複山河之事功虧一簣,簡直要氣死人。

但我不認為鍋全在小人身上,小人當然要被紮小草人,但是完顏狗自己就是垃圾,不然乾不出這種事情。

渣渣才能湊一堆,就如同明君治下不是沒有小人,隻是小人出不了頭而已。

而昏君治下奸佞無數,那是因為昏君自己昏聵,給小人機會。

所以要罵就要整整齊齊的罵,而不是隻怕小人,昏君更該罵!”】

大宋開國皇帝:???

“什麼完顏狗?什麼十一道金牌?”趙匡胤眼皮直跳,雖然但是他大宋皇帝姓趙啊,難道被哪個小癟三篡位了?

不可能啊,國號都沒換。

那為什麼能蹦出個完顏來?這個姓氏不是漢姓吧?

還有金牌這種東西是拿出來玩的嗎?才能一次性拿出十一塊來?告訴他是哪個昏君他非廢了不可!是天要塌了才能一次性連出十一金牌!

趙匡胤想到前幾次天幕偶爾提及大宋的事情,就充滿不詳的預兆,這都是什麼東西啊!!!

【“諸葛亮為了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誌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

又由於諸葛亮對□□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

全文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發自肺腑,誰看了不動容呢?”

李一上一秒星星眼:“丞相和備備果然是雙向奔赴嗚嗚嗚。”

然後下一秒冷漠臉:“幸虧劉禪識趣,不然敢妨礙我丞相的北伐大業,我絕對會……哼哼。”】

“女人變臉的速度啊。”劉邦嘖嘖稱奇。

呂雉:嗬嗬,看來是沒有見識過戚姬的功力呢。

劉禪扁嘴,他才不會呢,哼!

哼哼哼!他想了想,比天幕多哼一聲,證明他的決心。

諸葛亮揉額,隻想說:還是兩個孩子呢。

換而言之就是,幼稚。

【“在出師表短短六百餘字的篇幅裡,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

可以說“報先帝”和“忠陛下”的思想貫穿全文,處處不忘先帝“遺德”“遺詔”,處處為後主著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興複漢室”的大業。

全文既不借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話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長輩的口吻。”李一鼓掌道:“世間最好的文章莫過於以情動人,而出師表恰恰是情之所至,感人至極,完全就讓人感受到這其中的濃厚的君臣之情。”

“出師表真的非常能代表丞相,在那個混亂的世道,在那個道德敗壞的時代,居然還有這樣深刻的,感人肺腑的君臣之情?

正因為丞相,我們才捕捉到那個時代人性的光輝。”

“人正因為是人,就是因為能克製自己的欲望。”

“而丞相,他真的是所有帝皇最想要的那種臣子吧。”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之時,隻是想要得到一個可能的大才,改變他當時的局勢,他如何也沒想到,這三顧給他帶來什麼?”

“華夏五千年並非沒有君臣相得,互不辜負的君臣,但是劉備和諸葛亮,他們依然是其中最讓人矚目的一個。”

“那個是時候,利益與背叛才是最常見,而像蜀漢這樣的為理想而奮鬥,像玄亮這樣的君臣才是淤泥中開出最聖潔的蓮花。”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丞相他就是這樣的青蓮啊。”】

劉備淚眼汪汪:“孔明……”他真的是三生有幸才能得孔明出山輔佐。

諸葛亮彎了彎嘴,“主公,是天幕盛讚罷了,亮不過是儘本分。”

劉備頓時就想反駁,誰家的本分會做到這種程度啊!

【“總之出師表真的賽高!!!”李一發了一下瘋,才繼續道:“丞相是真的厲害,除了是軍事家、政治家、還是發明家和文學家,而他的每一個標簽的都分量十足。

是不是當丞相的都有牛逼症啊。”】

發明家?很多人頓時被這個格格不入的稱號給吸引了注意力,“諸葛孔明這麼閒嗎?又要管理朝政又要打仗又要寫文章,還有時間搞發明?”

“這個技能是不是點的有點不對勁啊?”

【“為了發展益州,以及提高蜀漢的軍事實力,孔明大大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木牛流馬是為了方便運輸而產生的交通工具,畢竟行軍打仗講究的就是一個速度,而當時益州那個交通條件,誰見了都覺得頭疼,可孔明大大是有苦難就克服的人,所以木牛流馬就此誕生。

木牛流馬的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就是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裡,群行三十裡”,在北伐時為蜀漢十萬大軍運輸糧食,作用是非常顯著的。”】

秦始皇聞言頓時心動了,他下令道:“讓墨者研究一下這個木牛流馬。”攻打嶺南路途遙遠,正好需要這個木牛流馬。

漢武帝要眼睛一亮,連忙道:“這個不錯,我喜歡。”

衛青也看出木牛流馬的用處,他頷首道:“確實是極好的運輸工具。”

【“還有孔明燈,雖然現在基本上用來祈福的,但是古代其實是作用於軍事,可以作為軍事聯絡信號。

諸葛連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但很適合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總之,孔明大大的發明都好厲害啊。”】

李一雖然隻是簡單說了一下諸葛亮的發明成就,但還是有很多人側目不已。

雖然在古代工匠地位不高,但是諸葛亮自己本人地位已經夠高了,這發明家的身份放在他身上自然就增色許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