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第 65 章 千古(1 / 2)

【“劉備陵寢始建於公元223年, 諸葛亮專祠建於唐以前,與劉備的昭烈廟相鄰,所以說最開始武侯祠和昭烈帝廟是分開的, 沒有合在一起的, 一直到明朝啊,有個王爺,他是個大聰明。”】

朱元璋:?聽著怎麼不像是誇獎。

【“他看見武侯的香火比昭烈廟旺盛,於是就乾脆把二者合在一起,好家夥, 這是要讓備備蹭香火嗎?”

李一捂嘴笑道:“後來曆代統治者想方設法突出代表皇權的“漢昭烈廟”,但成都的百姓偏偏就要稱它“武侯祠”,這樣的“拉鋸戰”持續了一千多年。

主要是吧,武侯確實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大家都發自內心的感激, 一代代留傳下屬於他的傳說,成為一種習俗一種信仰了。”】

“看來這諸葛亮確實聲名斐然。”兩漢的人都露出意外的神色, 也有可能是劉玄德死的早,統治蜀中沒有多少年,而諸葛孔明卻是牢牢紮根蜀中那麼多年,實實在在的為那個地方做了很多事情。

劉備思索一下也大概知道自己為什麼不如孔明得百姓敬仰了,聽天幕說孔明做的那些事情,他都為之歎服, “這是孔明你愛護百姓所以他們知道了, 也回以愛戴啊。”

諸葛亮微微鬆了口氣, 主公沒有介意還好。

三國以後的蜀中的百姓都不由的點頭,他們都是聽著武侯的故事長大,何況時至今日他們都還在享受武侯的遺澤, 當然要祭拜武侯感謝他的饋贈啦。

【“說到這個還是重新說一下關於丞相立廟的事情,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死後,由於蜀漢人民對他的熱愛,蜀漢國治下的許多地方便紛紛上書,請求為諸葛亮修建祠廟。

但當時朝廷認為,覺得不合禮製,而且若在京師成都建,也怕衝了祖廟,沒有采納。

二十多年後,中書郎向充、步兵校尉習隆等再次上表劉禪,請求為諸葛亮建祠立廟,這一次劉禪同意了。

當然還是不能在成都建廟,隻能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但是,蜀中百姓仍不滿意,開始四處為諸葛亮建祠修廟,甚至在劉備墓葬旁也建起了武侯祠。”李一簡單說了一下,“這件事具體就是這樣,其中有什麼考量與當時的蜀漢情形也有關吧,這裡就不多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君臣合廟的就是劉備惠陵處的這兩個廟。

彼時宋元戰爭之後,蜀中文化古跡受到重創,於是對杜甫草堂、青羊宮、萬福寺等景區予以修繕和保護。

到了昭烈廟和武侯祠時,蜀王看見了相鄰的兩個祠廟呈現截然不同的狀態,劉備墳塋“孤塚累然”,旁邊的武侯祠卻香火興盛,頓時很不是滋味。

於是他創造性地提出“君臣宜一體”,把諸葛亮請進了昭烈帝廟,咳咳,是不是想讓備備蹭香火咱們也不知道,反正就這操作很666。”】

劉備哭笑不得,倒也不至於吧。

【“後來幾經戰火,可是武侯祠總是能保存下來,大概是丞相的粉絲群裡大佬很多的原因吧。

到了我華夏建國,那十年據說要拆掉各種祠廟,也是周大大說不能動武侯祠,所以順便把備備的昭烈帝廟給保存下來。”

“我真的是要笑死了,備備好慘啊。”李一笑了好一會才繼續道:“不過也很幸運的保存了廟宇。”】

劉備麵色微紅,有些不好意思吧,又忍不住鬆了口氣,心裡埋怨一下,後人怎麼還那麼凶殘要拆廟啊,又不是淫祀,但好在沒事……

“孔明,你可真是我的福星。”劉備情真意切道,半點沒有不好意思,有本事彆人也跟他一樣有這麼好的孔明輔佐啊嘿嘿。

諸葛亮欲言又止,最後搖頭沒有說什麼,主公開心就好。

【“到了現在,大家都把昭烈廟叫做武侯祠,去祭拜武侯的時候就順便給備備也上一柱香。”李一笑道:“其實備備的人氣也不錯了,隻是武侯的人氣,即便是放眼曆朝曆代,與眾多超人氣名人相比也不遑多讓,是真正的頂流。”

“總有一些人,他們總是超越時代的。

歲月不能抹去他們的麵孔,使他們暗淡無光,隻會讓他們越發熠熠生輝。”

“他們經得住時代的考驗,經得住一代又一代的人審視的目光。

他們的一生被一遍又一遍的放在群眾麵前反複的驗證審核。

在他們死後的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他們都還是身處人的範圍,而在他們死後一千年,他們反而更加璀璨奪目,被尊為神。”

“而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人。”】

很多人都不由心生神往,被時間被歲月被一代代人的考驗,最後反而更加的被推崇,這樣的人實在了不起。

那麼,自己又會如何呢?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有人發出感歎,他是杜甫。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托孤既儘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有人歎息懷念,那是白居易。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那是陸遊。

......

......

還有很多很多人,都情不自禁,發自內心的讚歎,他們或是向往諸葛亮,或是敬佩這樣的人格,或是欲效仿之......他們寫下一篇篇詩文,那都是諸葛亮在人世間的痕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