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第 73 章 沒有(1 / 2)

【“晉朝的滅亡從它的誕生之初就已經可以窺見一斑了, 而後司馬昭的手下當街殺皇帝,更是粉碎皇帝的光環,讓所有的野心家明白一個道理,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

說實話頻繁的皇位更替結果就是容易出現動亂, 大家都想著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這要是能不亂才奇怪。”

“但無論是司馬懿還是他兩個兒子頂多就是埋下些隱患,要是後麵的皇帝是有為之君, 也不是不能解決。

那麼晉武帝,這位建立晉朝的皇帝, 他算有為之君嗎?坦白說,他算。”】

司馬炎來不及高興,天幕下一句話已經接上了。

【“他腦子有坑嗎?以後人來看, 有。”】

司馬炎臉色頓時黑了。

司馬師和司馬昭都看向司馬炎, 天幕雖然罵們,但其實重點也不是他們, 一直針對的反而是他們這個子侄。

青年司馬炎:……他不覺得自己很蠢。

【“雖然晉朝實際上是毀於晉第二位皇帝手裡, 但是司馬衷隻是非戰之罪罷了, 真的追究起來,鍋還是得扣在司馬炎頭上。”】

很多人都想起曆史記載的司馬衷,確實, 還真是……非戰之罪。

【“晉惠帝是一個怎麼樣的皇帝呢?

或許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典故來看一看。

流傳下來的關於晉惠帝的典故中最有名的有三個, 第一個:作弊解題。”

“在晉書中, 時常出現晉武帝憂心太子的能力並考驗太子的行為, 這個典故就是由此而來。

有一次,司馬炎為了測驗一下司馬衷的思維能力,特意出了幾道問題考他, 並限他三天之內交卷。

司馬衷拿到題目以後,不懂作答。他的妻子賈南風卻是個很聰明的人,她請來幾位有學問的老先生為司馬衷解答難題。

司馬炎看了答卷後,以為兒子的思維還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

可是司馬炎一死,司馬衷即位,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鬨出了不少笑話。”】

“荒謬。”許多司馬家的人都忍不住低聲開罵,這這這,這太子分明就是腦子有點問題吧?

這裡指的是生理上的問題,而不是罵人。

司馬昭看著兒子忍不住問道:“既然此子有問題,為何還立之?”

青年司馬炎:……這,可能是某種政治考量?

司馬師頭痛道:“難怪會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難怪天幕說罪在你。”

【“第二個典故:何不食肉糜。”

“某年鬨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

有人把情況報告給司馬衷,但司馬衷卻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多少百姓聽到這句話都忍不住恨恨的抬頭看向那天幕,飯都要吃不起哪來的肉吃啊!!!

“這就是為什麼要皇子公卿大臣都下地勞作一番的緣故啊,長在宮內如何知道民間疾苦。”有皇帝感歎道。

可惜這種事情最開始本意是鍛煉皇子皇孫,最後卻變成作秀。

【“第三個典故:嵇侍中血。”

“八王之亂時,石超的軍隊突然殺到,百官及侍衛人員都紛紛潰逃,隻有嵇紹穿著朝會時的禮服上了司馬衷的車駕,挺身保衛天子,石超的軍士把嵇紹拉到車轅中要砍殺。

司馬衷說:“這是忠臣,不要殺他!”

軍士回答:“奉皇太弟的命令,惟獨不侵犯陛下一人而已。”於是殺了嵇紹,鮮血濺到司馬衷的衣服上,司馬衷為他的死哀痛悲歎。

等到戰事平息,侍從要浣洗禦衣,司馬衷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很多謾罵晉惠帝昏庸無能的人都沉默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彼時腐臭的牢獄中,文天祥聽著天幕的聲音,他正好寫到此處,於是長長一歎息,“我當為嵇侍中。”遂作完此篇,那就是浩然千古的《正氣歌》。

【“說完這三個典故,再回過頭來看,晉惠帝是個什麼樣的人?”

“是一個不怎麼聰明,活得懵懵懂懂,但是也能感覺人的善惡,擁有同情心的人。”

“很多人會直白的說,司馬炎讓一個傻子當皇帝晉朝不亂才奇怪。

但是,這並不是司馬衷的錯,而是他爹不乾人事。”

“彼時朝臣很多人都知道司馬衷有點問題,他們不是沒想過勸司馬炎換個太子,可是司馬炎要是能聽就不會立這個太子了。”

“他難得不知道太子有問題嗎?他心知肚明,隻是太子身邊的人想糊弄他,他也就仿佛被糊弄過去了。”

“也許他覺得太子有他媽他妻子幫忙,等太子兒子長大傳位給兒子就好。”

“可要是事情都這麼簡單,曹魏就不會被司馬家篡位了不是嗎?”】

曹家人都冷笑,要不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呢。

他們魏朝是幼子登基被把持朝政,這晉朝可是皇帝自己弄個傻皇帝,更蠢!

【“為什麼司馬炎這麼堅決選擇要立自己不那麼聰明的二兒子當太子呢?因為隻有這個兒子可以名正言順當太子,換其他兒子都不行,朝臣都要有話說。”

“這還得往上追溯到司馬師和司馬昭身上。

司馬炎雖然是建立晉朝的那個人,但是司馬家的統治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司馬懿開始掌權,一直到司馬炎稱帝,已經傳了三代了。

看起來最後是司馬昭和司馬炎這對父子得到天下,但司馬昭並非長子,他頭上有個嫡親哥哥司馬師。

司馬師是嫡長子,本身才乾不凡,司馬昭本來不可能越過他的。

事實上也確實,司馬懿死後接掌司馬家勢力的就是司馬師。

那麼為什麼最後上位的卻是司馬昭和司馬炎這對父子呢?這裡麵倒也沒有什麼陰謀詭計,純粹就是司馬師沒有兒子,於是就從司馬昭的兒子裡麵選了一個,過繼給了司馬師,這個孩子叫司馬攸。”

“這對司馬攸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一旦司馬師死了,按照古代的宗法製度,司馬攸就是唯一的繼承人。

這也是司馬師從嫡親弟弟的兒子中選擇繼承人的原因,畢竟他倆血緣最親近,一母同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