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性格比較謙和內斂, 重感情,遇事謀而後動,在他哥搞風搞雨的時候, 他卻沒有輕舉妄動,而是觀察後, 見天下確實大亂, 而決定起兵。
當時,王莽因為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又觸動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 再加之水、旱等天災不斷, 廣袤中原赤地千裡、哀鴻遍野。
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 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 大批豪強地主也乘勢開始倒莽。”
“新朝建立之處,其實就已經開始混亂了,說是天下歸心, 可哪有那麼簡單呢?光是那些劉氏宗親就不服, 而大漢的宗親握有實權的可不少, 以他們為首開始第一波衝擊新朝。
王莽運氣真的不太好,其實西漢末年華夏大地就已經天災不斷,不然他也沒辦法趁機取代西漢,可等他建立了新朝, 同樣的問題壓力就到了他身上,並且這個壓力更大。
尋常的起義之後,起義首領都進行財富再分配,就如同新朝代取代了舊朝代之後, 原來的權貴就不作數了,一批新的權貴崛起,再加上打仗時暴力流血之後所獲得的大量土地財富等等,新的王朝才能勉強安撫滿足百姓和臣下,接下來就要靠皇帝自己勵精圖治了。
而王莽顯然不是唐太宗,沒有在隔三差五的各種天災之下把大唐治理的井井有條,開創貞觀之治順便打打這個國家,打打那個國家的本事。
光是天災和起義就已經讓他忙不過了。”】
唐太宗臉色有點不好,好消息,他治國有方,還有餘力對外作戰,壞消息,他在位期間,隔三差五就有天災。
剛接手大唐的唐太宗眼淚差點沒掉下來,怎麼我還沒開始就已經覺得好難了呢。
他心酸的召集大臣,決定指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天災的方法,畢竟按照天幕的說法,他注定與天災有不解之緣!!!
唐太宗暗搓搓的在群裡發言。
【唐太宗李世民:哪位好心人告訴我,這一朝會有什麼天災啊?咱好早就做防備啊。】
李治頓時拿出讓史官準備好的他耶耶在位期間的各種天災人禍的記錄,照著記錄一個個的寫上去。
李治:雖然手好酸,但一切都是為了耶耶。
李治:唉雖然但是,寫字真的手好酸,要是可以把記錄直接給耶耶看就好了。
今天的李治特彆需要一個拍照發圖的功能.jpg
不過很快李治就發現,誒誒,他前麵寫了一行字幾率,後麵那則天女帝武曌就已經發出下一年的記錄。
誒誒,他試探性的繼續,後麵又跟著他發的下一年出現。
李治:她怎麼和我那麼默契?
李治:雖然但是,她真的好貼心啊?畢竟寫字真的手酸。
李治若有所思的看向身邊捧著記錄的武媚娘。
武後:???稚奴怎麼這麼看我?
李治摸了摸下巴:上一次覺得這麼默契的還是和媚娘一起對付世家呢。
另一個平行世界
武則天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好久沒有和陛下打配合了,這種熟悉的感覺倒是有點懷念。
想起丈夫的武則天今天對幾個兒子溫和了許多。
兒子們瑟瑟發抖:老娘又想做什麼?
【“倒莽之勢很快蔓延至天下,王莽當然有黨羽,但是這些黨羽是因為他給的好處而彙聚起來,他們以為自己有了從龍之功,應該獲得更豐厚的待遇才是,可事實上那些曾經說王莽好話的人也是如今視他如敵寇的人。”
“王莽的某些措施以今人來看當然十分先進,仿佛提前近兩千年的眼光,可是實際上呢,今天是什麼樣的社會,今天科技與生活又達到什麼程度,而西漢跟今天的情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今天能做的事情西漢根本不能做。
何況王莽還沒有群眾基礎,沒有培養出自己真正的人。
在西漢,他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同道中人。”
“於是他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而劉秀確認了這一點,於是他終於決定起義。”
“劉秀是一個很有個人魅力的人,當他哥起義時,宗族都不願意跟隨,紛紛害怕逃跑,直到看見劉秀穿著將軍服時,驚歎“謹厚者亦複為之”,才安下心來,也追隨起兵。”】
劉邦不住點頭,“不錯不錯,劉秀孩兒有乃公的風範。”
呂雉不鹹不淡道:“好似他哥才像陛下吧。”
劉邦怒視,胡說,成功的才配像他!
咳咳,好像暴露了什麼。
【“剛剛起義的時候,劉秀他們兵少將寡,武器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
好慘。劉徹側目,建立東漢,為大漢續命二百年,這劉秀也不知是誰家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