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第 104 章 劉裕(1 / 2)

辛棄疾微微一愣, 誒,人道寄奴曾住……那不是他做的詞嗎?

【“比起辛棄疾本人的意願,他實際上是靠著詞人的身份廣為流傳, 被後人銘記的。

而這一首詞就非常有名, 畢竟是課本必背古詩詞之一嘛。

我記得我上學還默寫過, 考試考到過呢, 印象十分深刻,直接一說起來就能背誦全文。”】

辛棄疾覺得有點好笑,又忍不住歎氣, 不知道要高興還是失落,畢竟天幕按照天幕的石說法,他的誌向大抵沒有實現吧。

嶽將軍的詞也是寫得極好, 可是人們說起他的第一反應依然是一位名將,然後才是詞。

而他卻是靠著詩詞才傳世,這實在是讓人高興又難過。

【“這首詩就是大名鼎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大家應該對這些首詩不陌生,畢竟前陣子講孫權的時候應該有講過, 這首詩不但讚美他劉裕,也讚美了孫權。

巧的是這兩人都不怎麼有名, 不過也是, 辛棄疾大大一慣偏愛小眾典故和不那麼熱門的人物。”】

孫權眼睛都不眨一下, 習慣了。

劉裕一時之間都不知道天幕是誇他還是貶他,顯然還沒有孫權那樣的淡然無所畏懼。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李一悠悠的念著這首詩。

“光陰似箭,一去不複返,曾經的舞榭歌台依然還在,可是像孫仲謀那樣的英雄卻看不見了。

那斜陽照過的巷子,人們說那曾經是寄奴居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複失地的時候何等勇猛。”

李一戛然而止,“辛棄疾的創作背景不重要,這裡我們主要是借此了解一下劉裕的人生事跡而已。”】

辛棄疾抽了抽嘴角,寧禮貌嗎?

李一:有,但是不多呢。

【“劃一下重點,孫權是生活在南邊的,辛棄疾也是成年後也組織人手,闖出金人的包圍圈,回到南宋。

由此可見,劉裕也是南邊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