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這個北元後麵可能折騰了,可能朱元璋也預感到了,加上擔心像北宋末年燕山一帶在兩年之內得而複失的前車之鑒,所以立刻決定北征消滅北元。
洪武三年正月,命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右副將軍,出兵進攻北元。
明軍此次北征,三路皆勝,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逃到漠北,其子買的裡八剌等被俘。”
“洪武五年正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對北元進行第二次征伐,也就是所謂的嶺北之戰。
可惜此戰結果——徐達的主力中路軍大敗,李文忠的東路軍得失相當,僅馮勝的西路軍獲勝,但因懼怕東察合台汗國的東進,馮勝放棄了甘肅。
所以第二次北征以失敗告終。”
“洪武十四年正月,北元平章乃兒不花等南侵明邊境。
這一次朱元璋命魏國公徐達為征虜大將軍,信國公湯和為左副將軍,潁川侯傅友德為右副將軍率軍北征。
大軍渡過臚朐河,俘虜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眾。
八月底,明軍北征各部勝利班師。”
“洪武二十年正月,朱元璋又命人率師20萬人北征故元太尉納哈出。
這一次結果自然也是贏了,不但獲得了羊、馬、驢、駝、輜重無數,還肅清了元朝在遼東的勢力。
六月底,傅友德以新得到的遼地漢人軍士駐守大寧,馮勝等勝利班師。
遼東從此完全納入明朝版圖。”
“往後幾年,朱元璋對這些殘部繼續窮追猛打,又發動了幾次戰爭,遠征塞北,搜捕殘敵,大敗之,“弭絕邊患”,草原自是不敢進邊牧馬者十餘年。”
“顯而易見,朱元璋對草原政權從來沒有一刻放鬆,因為他太懂這些遊牧民族有多頑強,不持之以恒的掃蕩,二十年後就能卷土重來。
這是能馬上得天下的帝王的敏銳和警惕,曆史也確實證明他是對的。”
“可是草原是遊牧民族的天下,除非能占據草原,根深蒂固,否則總歸是治標不治本。”
“但無論如何,朱元璋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守護華夏大地。”
“而除了北伐外,朱元璋亦陸續平定其他地區,對內統一之戰在不斷持續中。
在徐達、常遇春北伐的同時,朱元璋派胡美由陸路進入福建,湯和和廖永忠所帶的水軍從海上進攻福建和廣東,降服割據勢力陳友定、何真等,接著攻取廣西。
洪武二年,徐達從東麵進入山西,擊敗擴廓帖木兒,年底平定陝西。
洪武四年,湯和、傅友德等滅明夏,取四川。
洪武十五年,傅友德、藍玉等取雲南,消滅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降服大理段氏。
洪武二十六年,明朝確立了對整個河西走廊的統治。”
“儘管大明成立時天下還沒有一統,可終朱元璋一朝,一直沒有停止統一之路和趕走遊牧民族的戰鬥,最後大明獲得了勝利。
至朱元璋一朝,華夏大地徹底一統,這是自兩宋以來漢族前所未有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