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為帥,率領三十萬大軍急赴函穀關。
李陵大軍到了函穀關幾番交戰下來,便抑製住了敵軍的繼續進攻,將敵軍堵在了關口,扭轉了不利戰事。
南方有李陵坐鎮,明帝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但是北方與前來進犯匈奴的和談卻是十分艱難。
匈奴是見高山國起勢,才來趁火打劫,所以開出的和談條件十分苛刻。他們不僅向大齊索要大量的金銀、糧食、美女等,更讓人氣憤的是,匈奴竟然要求大齊要遣一名公主前去和親。
明帝和眾臣一聽這些條件,便是一個頭兩個大,陷入了為難的境地。
為了穩定局麵,給這些蠻夷些錢財糧食倒是可以,但要天朝公主和親匈奴確實是屈辱至極,可是現下南邊的高山國虎視眈眈,強敵未退,大齊若是兩麵作戰,實在是有些應接不暇。
明帝很鬨心。
但最鬨心的卻是明帝的女兒青鸞。
明帝未嫁的公主隻有三位,七公主因為失節,一直被幽禁在行宮,這麼多年過去,明帝不聞不問任她自生自滅,那花一般的七公主早已被折磨得重病纏身,這兩年已是連床都下不來了,隻剩一口悠悠之氣,又哪裡能去和親。
嬌橫跋扈的八公主自從被鷹隼啄瞎了一目後,更是瘋瘋癲癲,犯起病來便是大喊大叫,連人都認不得。即便如此,因著她是孟貴妃所出,明帝依舊對她百般遷就寵愛,又哪裡舍得遣去和親。
那麼,若是和親,就隻有青鸞。
青鸞得知了此事便是寢食難安,日夜祈禱,偏偏老天爺聽不到她的禱告,明帝思量再三,還是決定答應匈奴的和談條件,所選的和親對象正是青鸞。
倒不是明帝如何軟弱可欺,而是除了李陵如今的大齊再難尋出能有把握對抗住匈奴的將領,與其浪費軍力財力去打無把握的仗,還不如和談。
青鸞得知她居然要被送到蠻夷之地和親,當即便暈死了過去。
待太醫將她救活後,青鸞便哭鬨著要見明帝。
明帝在家國社稷和一個不受寵愛的女兒之間,自然是選擇前者,任由青鸞如何胡鬨甚至鬨到絕食來以死相逼,明帝卻是鐵石心腸的連見也沒見她一眼。
明帝可以不顧及女兒,鎮國公府卻不會對青鸞不管不顧。
李陵出征在外,聽聞明帝要送青鸞去和親,老夫人和鎮國公皆是受不住,央求著長公主勸說明帝改變心意。
長公主麵對丈夫和婆母的請求,她為難道:“青鸞是阿恬的女兒,亦是我的侄女,我自然不想看她落得這般歸宿,若是伯約還在京中對付那群蠻夷或者還有勝算,如今伯約被高山國強敵牽製,朝廷哪裡還有能出征掛帥的人。”
適齡的和親公主隻有青鸞,若是不和親,那麼就得與匈奴宣戰,如今的大齊窮在後繼無人,無人再能掛帥出戰。
鎮國公雖已經致仕多年,但朝中的大事也是了解一二,他聽了長公主的話,重重的歎著氣,感歎道:“當年先帝在位時,朝中能征善戰的將帥輩出,怎的現下就沒落到這樣的田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