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驛館,也得有考核製度。
被路過官評分考核。
最好跟薪水還有職位掛鉤……
吳氏在心裡想了很多。
甚至還把吳記的一套給搬出來。
她還扯著包勉說起來。
包勉時不時點頭,有道理,驛站是該改變一下。
這是給過路官員提供方便的,不是為了結交有錢人的。
去往小縣城的路上,包勉將驛站考核,評分,每月評估的製度寫信傳給趙昕。
趙昕瞧見笑了起來。
出門一趟竟然還被為難了。
他的小老師可真是倒黴。
不過,在汴京多好。
偏偏想要去當一地的縣令。
至於原因也不說。
趙昕猜測,他的小老師肯定有什麼大動作,瞞著他不說,是覺得他不會答應。
但是小包老師不會謀反,不會自以為是,甚至還不想有太多的權。
更喜歡走路上品位一下各地美味。
更喜歡聽東家長西家短。
聽那些似乎能讓他更愉快。
定然不會對大宋統治有威脅的。
所以……
他到底要做什麼?
趙昕猜不透,不過他也沒閒著,如今文官跟武將還有些隔閡,雖然沒有先前那般激烈,但是還會碰撞。這些碰撞是在他允許範圍內的。
合適的競爭才好掌控,
當然,前提是主要方向不能錯,主要方向是讓大宋強大,讓百姓日子好過,利國利民,他自是不會阻撓。
朝堂的事情他可以自己近距離處理。
但是包勉那邊……
他也好奇。
於是招呼一個暗衛,讓暗衛去包勉任職的小縣城,將包勉做的事情傳給他。
他非常想知道小老師究竟要做什麼,必須得遠離汴京才成
包勉順利來到海邊縣城,對於趙昕的想法,此刻還不知。
小城靠近海邊,日子過的並不那麼好,有些窮!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在海邊縣城生活的人,多數是靠著海裡的物產生活,大多數的都會遊泳都會從海裡掏東西。
主要收入,也是捕撈到的魚賣出去。
換成外頭種植的糧食跟土豆紅薯。
得虧這些年有了紅薯土豆這樣神奇的東西,讓漁民日子不那麼艱難。,
當然,也隻是餓不死,想要再進一步,幾乎不可能。
進入縣衙。
發現縣衙大堂瓦片都少了好些,剛來這裡,就得貼錢給公堂修正一番。
縣衙後院也破破舊舊的。
包勉安頓好一家人,已經是十日之後的事情。
小城叫莒城。
包勉清點一下衙門如今的布置,腦殼疼起來,一個主簿,幾個小吏,連個正經縣丞都沒有,主簿兼職好些活兒,一個人領好幾分工資。
這個縣裡,認字的不多?為何會這般?
一切都得慢慢來。
包勉知道若是現在就讓縣裡所有人家都去上學,去修學堂建學堂,根本就是胡來。
得先讓人看見他的能力,讓這些人知道按著他說的做有飯吃。
所以,首要的是把配置搞好。
一個縣衙應該縣令,縣丞,主簿,典史,巡檢,還有小吏跟差役等等。
如何讓縣城致富呢。
包勉上任頭一日,在主簿帶領下繞著縣衙走了一圈。
貧困的小縣城,經濟貧瘠的很。
甚至在這裡都沒有七彩的絲綢。
當然棉花做成的布還是有的。
買賣魚的很多,外地過來的商人挑剔的很,壓價壓得也凶。
當然,海裡還有珍珠,隻是珍珠不是那麼容易獲取的。
想要靠珍珠致富,幾乎不可能。
包勉巡查一日,心裡還無頭緒,回了家裡繼續思考,
至於吳氏也沒有閒著,來到集市轉了一圈,發現此處經濟蕭條,物資貧瘠,若是想要在這裡開個大酒樓幾本不可能。
縣裡倒是有些有錢人。
隻是有錢跟汴京的有錢不一樣。
若是定價貴了,縣城的有錢人根本不會舍得。
而且客流上不去,隻靠這幾家,根本維持不了酒樓的運營。
還得想辦法……
統統倒是沒有這麼多煩惱,她又下海了,她會遊泳,技術還不錯。
甚至海邊的漁女都比不上她。
到了回家的點,將自己從海裡摸來的海貨遞給吳氏:“娘,做吃的。”
吳氏盯著海魚,嘴角抽搐。
她本來還有些愛吃魚。但是來了這裡,空氣都是魚的味道,對魚已經沒了原來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