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黃包的做法委實有些難, 開個鋪子一日得做好些。
原本成本最貴重的蟹,在海邊便宜的很,甚至還會有人摸到蟹不要錢的往縣衙送。
莒城好不容易有個縣令。
還是給辦事的。
而且, 縣令的母親是好人, 她一來,漁民的日子明顯好轉起來,隻是,如今不管是臘魚廠, 還是商隊那邊需要的人手,都算不上多。
因此,村裡人縣裡人,都努力討好吳氏。
想著再有其他的活兒,一定得落在自家身上。
吳老板大氣的很, 誰家老頭子因為養殖過蚌,就被聘用過去,那麼一個老頭子,沒辦法下海摸魚的,換成往常得準備等死了。
這會兒竟然可以再就業。
一個月足足有一兩銀子呢。
這一年下來, 直接能變成十裡八鄉最能掙錢的人物。
隻要能給吳氏做活兒, 就是直接有了穩定收益, 家裡有女娃的人人想娶, 家裡有男娃人人都想把自家閨女嫁過去。
總歸,在莒城這地方,隻要能給吳氏做事兒, 就能吹噓一整年。
統統練習和麵,擀皮兒,用了好幾日終於把蟹黃包給作了出來。
她的鋪子修繕好, 就開始招工。
在貧瘠的地方,工人是很好招的。
尤其是統統背靠吳氏跟包勉,這倆人物在縣裡都有很大名氣。
她隻想招一個。、
結果上百個過來的。
統統眼神裡帶著迷茫。
視線落在吳氏身上。
吳氏嘴角抽搐一下。
對著人群說道:“去縣城那邊做活兒,一日兩頓飯,管吃住,工錢一個月隻有一百文,想去的留下。”
一個月一百文,累積下來一天隻有三文。
至於管吃住,在家裡吃一日也吃不得多少。
但是去海邊摸上幾個魚,或者海帶菜等等曬乾雖說掙不到三文錢,但是可以隨身帶著弟弟妹妹,可以幫著家裡解決一些事情。
有些人後退了。
有些人沒有。
留下來依舊上百人。
吳氏頭大。
她看向統統,讓統統自己挑人。
統統從中挑了三個日子家庭日子最為艱難的。
她本來需要一個人的,但是三個人的話,她可以更輕鬆,一個負責燒火,一個負責售賣,一個負責洗碗打雜,她就安安心心的包湯包就是。
若是這仨人好用,她可以把包包子的法子也交出去,而後就可以坐著數錢了。
莒城最繁華的街道也沒有幾個人。
鋪子悄悄開張,還好鋪子旁邊有鐵匠鋪子,有京城過來的大夫搭建的醫館,還有一個簡陋的書肆,以及糧油鋪子跟木匠……
這些人都是有手藝的。
不管去哪兒都能活下去。
日子甚至過的都還不錯。
這麼一來手裡少許有個零花錢,因此湯包鋪子開張這日,零零散散的有人過來。
小統統給三個瘦巴巴的漁女培訓一番。
讓他們將長發洗乾淨,最好編成麻花辮,這樣不會輕易掉頭發,也乾淨,打理起來方便。
至於頭發上的蚤子,自是用係統出來的藥給消滅掉,在換上一身粗布衣服,整個人雖然瘦巴巴的,但是看起來乾淨了許多。
瞧見人以後,說話聲音變小。
不過,習慣了就好。
統統懶得糾正。
灌湯包很好吃,她都喜歡吃,旁人自然也喜歡。
尤其是醫館新來的三個年輕的大夫,他們輪班出去走街串巷當鈴醫,隻是他們都是男子,不擅長庖廚,街道上的飲食算不上好,味道帶著當地特色,難以習慣。
瞧見一條街上開了個包子鋪,立馬嘗試一下。
雖說裡麵的餡料依舊是海裡出來的,但是外麵的皮是麵粉。
汴京過來的人,誰不喜歡吃麵食呢。
麵片子最好吃不過。
幾個人要了幾個蟹黃灌湯包,這才發現這些包子長得有些稀罕,個頭有些大,一個蒸籠裡隻有一個,愛麵似乎有湯水,麵皮子看著也不是發麵。
海邊小城的包子跟汴京都不一樣。
他們嘀咕一聲,想要拿著包子吃。
誰料一口咬下去,裡麵香嫩的汁水流淌出來,好香好鮮。
舍不得就這麼讓湯水流失。
他們吸溜起來,這才避免湯水順手流下去,染臟衣袖,同樣也避免好吃的東西浪費。
“這滋味真好,就是有些燙。”燙的味覺都要暫時消失了。
對於大夫來說,這可不是好事兒。
得虧他們沒有在汴京,沒有在禦醫署,不然失去了味覺,今日的課業怕是完不成。
給大夫當弟子,得熟練的識百草。
品嘗,聞味都行。
需要將相似的藥材分開。
若是他們在汴京吃了這些東西,想想都得倒吸一口氣。
還好,沒在。
太好吃了包子,再來倆!
正好年輕能吃的年歲,每個人吃上五個包子,這才開始一日的功課,一個出去當鈴醫,見識諸多疾病,去解決問題。
兩個留在醫館,一個可以跟著過來的人去門戶為不方便動彈的看病。
一個則是留在醫館裡,有人過來,為其診治。
隻是,醫館沒有藥童,寫了藥方,也沒有童子幫著抓藥,更沒有賬房。
這麼一合算,醫館也嚴重缺人。
醫館幾個大夫合計一下,得招工。
當醫館貼上招人的布告時,最開心得非包勉莫屬。
如今莒城供人選擇的職位越來越多。
若是能更多一些更好。
這樣的話……
包勉想到造紙術。
如今大宋用的紙張都是極為貴重的,當然這些貴重紙張用的原材料也比較好,若是在縣裡開辦學校,定然不能用這樣貴的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