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592 鞋(1 / 2)

龍圖案卷集·續 耳雅 7280 字 1個月前

人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夜路走多了總能碰到鬼。

開封府大堂上被荷花這麼一鬨,關於水鬼的討論就成了開封百姓今日最熱門的話題。

在不同的場所,不同的人群中,總有那麼一兩個人, 聲稱自己見過水鬼。

皇城軍駐地裡。

歐陽少征給圍坐成一圈的諸位統領講起了自己曾經的“撞鬼”經曆。

跟霖夜火坐在一條長凳上, 天不怕地不怕唯獨就怕鬼的小四子, 身子一扭, 就撲火鳳懷裡了, 摟著腰回著頭, 警惕地看著歐陽少征。

火鳳拍拍小團子,心說, 彆看團子圓, 倒是還挺靈活,腿、手和腦袋朝的三個方向,也能擰過來,不簡單啊, 一顆柔軟的團子!

索性把孩子抱起來放腿上,霖夜火給他摟住了,確保他有地方躲,邊問歐陽, “你什麼時候撞見的水鬼?不是之前那紙人河燈麼?”

火麒麟端著個茶杯, 跟個茶館嘮嗑的大爺似的, 咂咂嘴搖搖頭, “當然不是啦!我小時候,有一回跟著我爹去山上祭祖,我在山上瞧見的!”

鄒良聽著這說法奇奇怪怪的,就問歐陽, “你去山上祭祖,怎麼瞧見的水鬼?”

“山上有個水潭啊!”火麒麟指了指遠處一座綠樹成蔭的小山,山頂上還有一座閣樓。

在坐眾人都仰起臉看那座山,“那不是飛鳳閣麼……”

田邛好奇,“莫不是飛鳳山半山腰那個水潭?”

火麒麟嘿嘿一笑,“不錯!”

幾位統領麵麵相覷——飛鳳山就是開封府城內一座小山,山上有不少人家的祠堂。山頂上還有一座飛鳳閣,是個古建。半山腰有個瀑布,瀑布下一個水潭,山上很多野杜鵑。每年清明前後,杜鵑盛開,飛鳳山是開封百姓春遊踏青一個常去的地方。

“那地方那麼熱鬨……”霖夜火也去過,覺得不靠譜,“有水鬼?”

“我小時候親眼所見!”歐陽連連點頭,“我還記得那天是清明節!我半夜溜出來玩,剛到水塘邊,就瞧見水裡咕嘟咕嘟往外冒水泡,走近兩步想瞧瞧是不是有大魚,結果‘嘩啦’一聲,一隻慘白的人手就伸了上來。然後看到一顆黑乎乎的腦袋,就見一個穿著白色衣服頭發遮住臉的水鬼從水裡冒了出來,還發出‘嚇嚇嚇’的怪聲,嚇得老子轉身就跑啊!”

“是不是水潭裡有人?”鄒良有些不相信,這麼巧那水鬼冒出來被這紅毛瞧見了。

翟欽寶摸著下巴,“彆說,我也聽說過,小時候有段時間傳得很凶,說那水塘附近總有人失蹤,是有個水鬼在水裡埋伏著吃小孩什麼的。”

“你也聽過吧!”歐陽拍拍胸口表示——大爺親眼所見啊!

……

“賀一航假扮水鬼嚇唬歐陽?”

開封府裡,正邊等師爺們畫像,邊捧著個藥缽篤篤篤搗藥的公孫,聽趙普說了他跟賀一航小時候假扮水鬼嚇唬歐陽的事情。

“是乾爹叫我們乾的。”趙普也挺無奈,“那紅毛小時候實在是太皮了,每次去飛鳳山掃墓,大半夜溜出來到瀑布下麵遊水,多危險啊,我乾爹怕他出事,就讓我們想個辦法管管他。我跟老賀一說,老賀說這簡單啊,先找人放消息,說飛鳳山水潭裡有個女鬼專門吃小孩,然後就整了身水鬼的打扮,埋伏起來嚇唬歐陽。”

公孫想了想,彆說,歐陽少征可能是被這一嚇“受益終身”,根據他的觀察,哥幾個最怕水的就是歐陽。

“先生,畫完了。”

這時,一個師爺拿著一疊畫像,過來交給公孫。

公孫接過畫像,跟趙普一起看。

這是幾個不同的師爺,根據見過荷花的衙役們口述來畫的,畫風不同、畫的姿態角度也不同,但畫出來的人卻是非常的相似……特征什麼的都一樣。

“看來是就長這樣子啦?”趙普拿起一張正麵的畫像端詳。

“確切滴說,是這次來開封,出班房之前的荷花,應該就長這樣。”公孫糾正了一下,邊拿了一張仔細看,嘴裡嘀咕,“我怎麼覺得有點眼熟……”

“我也覺得好像在哪兒見過。”

趙普和公孫都盯著化畫像出神,琢磨著——在哪兒見過呢?

……

展昭也在聽白玉堂講見水鬼的事情。

五爺描述了一下,他也是小時候見的水鬼。

那會兒他大概十來歲,跟哥哥們出海。他坐在船艙裡,扒著窗戶看海景,突然瞧見遠處有一條大鯤駝著個人遊過。那人一頭長發,個子看著挺高的,男女分不出來,側坐在鯤背上,腰下有一條長長的魚尾。可能是感覺到有人在看它,那水鬼一回頭……臉長得跟個骷髏似的,白森森的麵孔上兩個黑洞洞的眼眶,還有一張滿是獠牙的大嘴。

後來那水鬼就跳水裡頭消失了……

展昭聽著覺得不像水鬼更像海妖,“水鬼為什麼長著魚尾?”

五爺想了想,“水鬼和魚的串?”

展昭有些無語,不過又很好奇,問,“那之後呢?你沒問問你四哥他們那是什麼東西?”

五爺點點頭,“我也這麼想來著,所以就醒了。”

展昭愣了一會兒,可算明白過來,原來小白堂是夢裡見的水鬼。

展昭伸手推了他一把——你跟誰學的,竟然這麼皮!

五爺背著手——養貓養的。

兩人在街上邊走邊瞧對方,還推推搡搡的,看得兩旁路人都捂著嘴笑——這倆走個路膩膩歪歪的。

“那說真的,你瞧見過真水鬼沒有?”展昭問。

五爺搖搖頭,“彆說我了,我四哥都沒見過。”

“四哥都沒見過?”展昭還挺驚訝的,“還以為四哥總在水裡,能見著個一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