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旱風蟲孽久挻災(2 / 2)

祝之遙看了看允棠,麵上露出擔憂之色。

*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伴隨金秋而來的豐收喜悅,百姓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嘗,就被遮天蔽日而來的蝗災,襲了個粉碎。

蝗災起初隻在江浙一帶,但因應對不利,不過月餘,便向四處蔓延開來,所到之處,寸草不剩。

還未等眾臣想出對策,西北遞來緊急軍報,西夏來犯。

於是官家急召幾位命臣入宮,商量對策。

官家一籌莫展,群臣七嘴八舌,各說各話,一時間亂做一團。

右司諫祖邑道:“如今正巧崔奉崔老將軍人在汴京,請他帶兵出征再好不過。”

官家搖頭,“前些日子,崔奉已向朕辭官,朕也應允了,再令找其他人選吧!”

樞密使竇談友道:“可忠武大將軍剛剛南下平亂,實在是分身乏術啊。”

官家歎氣。

“懷化將軍肩上箭傷未愈,連刀都拿不起來,如何能上戰場啊?”

“是啊是啊。”

“魏國公退隱已久,怕是武藝也早已生疏啦!”

群臣附和。

祖邑又道:“崔老將軍辭官,告老還鄉,可他的兒子崔奇風正值壯年啊。”

宰相富箏道:“不可,崔家守遼邊境多年,對遼軍知之頗深,如今崔奉辭官,重擔本就壓在崔奇風身上,官家召崔奉回京,雖臨時抽調遊騎將軍過去坐鎮,可崔奇風還是早早返回邊境為妙,以免遼國趁機生事端。”

“遼國使團已經入京,”太子道,“遼國應該不會趁機...”

“應該?”瑄王嗤笑,“遼國曆來狡詐,我們萬萬不能放鬆警惕。”

祖邑點頭,“瑄王殿下說得有理。”

太子悻悻。

官家揉著眉心,歎道:“偌大個國家,竟然找不出一個合適的將軍領兵出征了麼!”

瑄王皺眉道:“崔老將軍告老還鄉,應該不急於這一時吧,若父親下旨,他定不會推諉...”

“不可。”官家直接拒絕。

竇談友疑惑,“話說回來,崔奉怎麼突然好端端的要辭官呢,隻要有他在,遼軍聞風喪膽,定不敢來犯,莫非是有什麼隱情?”

官家心虛搪塞,“不是說西北戰事嗎,怎麼說到崔奉身上去了?”

“國難當前,有什麼事還能比保家衛國更要緊的?”瑄王義正言辭,“如此想來,崔家最近的舉動頗為反常,崔老將軍既已起誓,駐守邊關,此生不歸,為何崔奇風無召私自回京?如今崔奉又扯出告老還鄉一說,分明是歸京途中,聽聞西夏騷動,想以此脅迫...”

“住口!”官家拍案喝止,“崔奉戎馬一生,平南亂,守北疆,身上傷疤數都數不清,誰都沒有資格對他品頭論足!”

瑄王忙起身,“兒子失言了,父親恕罪。”

官家心煩,“就讓沈聿風去吧,武藝再生疏,他也知道如何領兵打仗,總比毫無經驗的小將們強!”

“是!”竇談友應聲。

祖邑遲疑道:“那蝗災...”

官家一擺手,對瑄王道:“秉铖,你去吧。”

瑄王雖不情願,還是起身領命。

富箏道:“這蝗災所帶來的,不僅僅是農桑重創,還有百姓心頭惶恐,不過數月,坊間已有流言,說官家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可東宮卻懦弱不堪,日後恐難延續盛世,這才天降蟲災,以示警戒。”

太子倉皇起身,“這...”

官家擺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瑄王聞言,卻隱隱露出得意神色,剛才被訓斥的陰霾一掃而光。

官家將一切看在眼裡,手指在案幾上輕點,“秉铖啊,你南下,親設捕蝗隊,率領當地民眾集體捕蝗,並貼出告示,可以蝗屍換米糧。”

“萬萬不可啊,官家!”祖邑道,“百姓都把蝗災當作天罰,又豈肯因米糧再去觸犯天怒呢!”

“那以你之見,又該如何啊?”官家皺眉,音調越來越高,“什麼都不做,朕帶著你們,都去祖宗宗廟,燒香祈福嗎?還是立刻將東宮易主?”

祖邑雙手舉過頭頂,“臣惶恐!”

官家哼了一聲。

“臣以為。”富箏瞥了眼慌張的太子,“應讓太子殿下親自南下,一來以實際行動堵住悠悠眾口,二來也讓太子殿下|體恤民情,真正了解百姓之疾苦。”

官家沉吟片刻,“好,那就讓太子去吧!記得把弘易也帶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